《次韵杨署令雨中卧疾》

时间: 2025-01-14 17:54:43

双桐分荫晓池清,乍喜新晴觉病轻。

蛛曳林风吹欲断,鹭经沙雨洗偏明。

吟多稍怯临窗写,卧久浑忘出市行。

不道春归逾一月,起闻歌鸟尚疑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桐分荫晓池清,乍喜新晴觉病轻。
蛛曳林风吹欲断,鹭经沙雨洗偏明。
吟多稍怯临窗写,卧久浑忘出市行。
不道春归逾一月,起闻歌鸟尚疑莺。

白话文翻译:

清晨,双桐树荫下,晓池的水面清澈,刚刚喜迎新晴,感觉病情稍有好转。
风吹着蛛丝,似乎随时可能断掉;白鹭飞过沙滩,经过雨水的洗刷显得格外明亮。
吟唱了许多,写作时有些怯懦;躺得久了,完全忘记了要出门赶集。
没想到春天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起来听见鸟儿的歌唱,竟然还有些怀疑那是不是黄莺。

注释:

  1. 双桐:指两棵桐树,象征阴凉和清爽。
  2. 乍喜:刚刚感到的喜悦。
  3. 蛛曳:蛛丝在风中轻轻摆动。
  4. :指白鹭,是一种水鸟。
  5. 市行:指去集市的活动。
  6. 歌鸟:指鸣叫的鸟儿,通常是春天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498年- 约 1572年),明代诗人,字季和,号静斋,浙江人。他以工整的律诗和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启病中,正值春季,诗人透过窗外的风景描绘出自己的病痛与对春天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次韵杨署令雨中卧疾》是一首表现作者在病中感受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病痛形成鲜明对比。开头两句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双桐树的荫影和清澈的池水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似乎让人暂时忘却了病痛。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蛛丝与白鹭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微妙的生命感受与自然的美好,风中轻盈的蛛丝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而白鹭在雨中显得更加明亮,传达出一种清新与希望。

然而,身处病榻的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内心的矛盾。尽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人却因为身体的不适感到无奈与怯懦,甚至忘却了出门的欲望,表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结尾两句以“起闻歌鸟尚疑莺”收束,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到来,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人生的思考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桐分荫晓池清:描绘清晨的景象,双桐树的荫蔽使得池水清澈,展现自然的宁静。
  • 乍喜新晴觉病轻:新晴的天气让病痛感到稍微减轻,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希望。
  • 蛛曳林风吹欲断:蛛丝在风中摇曳,象征着脆弱与不确定。
  • 鹭经沙雨洗偏明:白鹭在雨后显得更加明亮,象征着生命的生机。
  • 吟多稍怯临窗写:因病而感到写作的怯懦,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卧久浑忘出市行:长时间卧病让他忘却了生活的琐事,反映出他对世俗生活的隔离。
  • 不道春归逾一月:春天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强调时间的流逝。
  • 起闻歌鸟尚疑莺:听到鸟鸣,诗人却对春天的到来感到疑惑,表现出对生活的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描写传达内心情感,如“蛛曳”暗示生命的脆弱。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了人的情感,如“乍喜”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
  • 对仗:如“吟多稍怯”与“卧久浑忘”,形成对比,强调病中孤独感。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病中对春天的思考与感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与渴望,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双桐:象征宁静与生命的庇护。
  2. 蛛丝:象征生命的脆弱与不确定。
  3. 白鹭:象征美丽与生机,暗示春天的希望。
  4. 歌鸟:象征春天的回归与生命的律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双桐”是指: A. 两棵松树
    B. 两棵桐树
    C. 两棵柳树

  2. 诗人在病中对春天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A. 喜悦与期待
    B. 忧伤与迷惘
    C. 无所谓

  3. “卧久浑忘出市行”中的“市行”指的是什么? A. 旅行
    B. 赶集
    C. 工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鸟鸣涧》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高启《次韵杨署令雨中卧疾》王维《鸟鸣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高启更侧重于病中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索,而王维则展现了对自然的直接赞美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