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与桂》

时间: 2025-01-08 18:43:39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

乌衣况推笏,黄发询安问,重瞳览奏篇。

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林与桂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
乌衣况推笏,黄发询安问,
重瞳览奏篇。此行宜努力,
忠孝几人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林与桂的送别之情。曾经与元方做过朋友,因此知道季子(指季札)是个贤人。提到乌衣巷的背景,感慨推官的身份;而黄发则是询问安危,重瞳则是在阅览奏章。此行希望你能努力,忠孝之人有多少呢?

注释:

  • 元方:指的是陶渊明的朋友,寓意友谊。
  • 季子:指季札,春秋时期的贤人,象征高尚品德。
  • 乌衣:乌衣巷,古代名士之地,寓意士人的生活。
  • 推笏:指官员的身份象征。
  • 黄发:指年长者,象征智慧和关怀。
  • 重瞳:形容眼神明亮,象征聪明才智。
  • 忠孝:忠于国家和孝敬父母,传统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诗,风格豪放,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送别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忠孝精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林与桂》是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诗人在诗中回忆与友人的交往,表达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与期望。开篇提到“曾与元方友”,不仅是对友谊的怀念,也暗示了友人之间的相知相惜。接着提到“因知季子贤”,可以看出作者对贤德之人的向往及追求。诗中的“乌衣”与“黄发”则富含历史意蕴,暗喻了士人的理想与人生的追求。

整首诗在表达离别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忠孝理念的思考,结尾提到“忠孝几人全”,似乎在感叹现实中能够做到忠孝的人是多么稀少。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沉重的思考。刘克庄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深厚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回忆与友人的过往,感慨贤德之人。
    • “乌衣况推笏,黄发询安问。”:提到士人的身份与老人的关怀,寓意对友人的祝福。
    • “重瞳览奏篇。”:象征智慧的重瞳,表现出对未来前途的思考。
    • “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希望友人在前行路上努力,感叹忠孝之人不多,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乌衣”与“黄发”,形成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象征:如“重瞳”象征聪明才智,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展现了对忠孝美德的思索,表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乌衣:象征士人的理想与追求,代表着高尚品质。
  • 黄发:象征年长者的智慧与关怀,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尊重。
  • 忠孝: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代表着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子”指的是: A. 季札
    B. 季风
    C. 季节

  2. “乌衣”在诗中象征着: A. 战争
    B. 士人的理想
    C. 财富

  3. 诗的结尾提到“忠孝几人全”,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忠孝之人很多
    B. 忠孝之人很少
    C. 忠孝没有意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同样表达对友人的祝愿与惋惜。
  2. 李白的《送友人》:表达离别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送林与桂》与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均涉及对友人的送别,但刘克庄更关注于对忠孝的思考,而杜甫则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悲伤。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