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韩伯休》

时间: 2025-01-07 23:07:41

女子乃知我,明朝变姓名。

可怜逃不密,犹迫诏书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子乃知我,明朝变姓名。可怜逃不密,犹迫诏书行。

白话文翻译

这位女子竟然认出了我,明天就要改换我的名字。可怜我无法藏身,仍然受到诏书的逼迫。

注释

字词注释:

  • 女子:指的是一位女性,可能是诗中的某个特定人物。
  • 乃知我:竟然知道我的身份。
  • 明朝:明天,指的是未来的时刻。
  • 变姓名:改名,可能是为了躲避某种危机。
  • 可怜:可悲,令人怜悯。
  • 逃不密:逃避的计划没有保密,难以隐蔽。
  • 犹迫:仍然受到逼迫。
  • 诏书:指官方的命令或公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诏书”,可能暗指古代帝王发布的命令,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表示作者处于一种被迫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雪窗,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反映社会时事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政局动荡和社会变迁,诗人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描写,反映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对诗人身份的认知以及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诗的开头便点出女子的聪慧,暗示她的敏感与洞察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身份的脆弱与危机感。明天将要改名字,意味着诗人可能面临某种迫害或威胁,这种急迫感通过“可怜逃不密”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犹迫诏书行”中,传达出一种被命运牵引、无法自主的无奈,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对他施加压力,令他难以逃避。

诗中不仅蕴含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历史的深沉与沉重。刘克庄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女子乃知我”:指某位女子对诗人身份的认知,显示出她的聪慧与敏感。
  • “明朝变姓名”:明天就要改名,暗示诗人可能面临身份危机。
  • “可怜逃不密”:表达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逃避的计划无法保密。
  • “犹迫诏书行”:说明即便如此,他仍然受到官方命令的逼迫,显示出无力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相对工整,形成对仗的美感。
  • 暗喻:女子的聪慧象征着对现实的洞察,而诗人的无奈则是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表现了对身份、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女子:象征着智慧与情感的寄托。
  • 变姓名:意味着逃避与身份的变迁,反映出社会的不安。
  • 诏书:代表权力与命令,体现出社会的压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女子乃知我”中的“女子”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爱人
    C. 诗人所知的女性
    D. 诗人的敌人

  2. “明朝变姓名”中的“明朝”指的是: A. 明天
    B. 明朝朝代
    C. 明亮的早晨
    D. 明白的名字

  3. 诗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失去财富
    B. 身份危机
    C. 爱情问题
    D. 友情的背叛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具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的诗则更强调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两者都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