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华严寺二首》
时间: 2025-01-07 21:12: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游华严寺二首
作者:刘克庄
古塔东偏景最奇,
年深何处认苔基。
碧纱笼毁雷轰壁,
黄缬林疏叶脱枝。
鹘没暮云天杳杳,
鹤归旧里冢累累。
山泪与龙落山帽,
雨洗风吹在者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华严寺的景象。东边的古塔景色最为奇特,经过多年,已难以辨认苔藓的根基。碧色的纱帐被雷击毁,墙壁上残留着破碎的痕迹,黄缬的树林稀疏,树叶已经脱落。猎鹰在傍晚的云层中消失,白鹤又飞回了曾经的故里,坟墓在一片片的累累之中。山中的泪水和龙的落帽,究竟是谁在雨中洗刷,风中吹拂?
注释
- 古塔:古老的塔,常指佛教寺庙中的塔。
- 苔基:苔藓的根基。
- 碧纱:青绿色的纱,形容寺庙的装饰。
- 雷轰壁:雷电击打的墙壁。
- 黄缬:一种黄色的缎子或布料。
- 鹘:一种猛禽,猎鹰。
- 冢累累:坟墓堆积如山。
- 山泪与龙落山帽:隐喻自然的泪水与神秘的龙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诗人,字仲明,号默斋,晚号无名,祖籍江西,后居浙江。其诗风多变,兼具豪放与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正值秋日,诗人在华严寺游览时,感受到时光流逝与自然变迁的深刻。重阳节是登高望远的日子,诗人借此机会抒发自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华严寺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自然变迁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的古塔,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积淀,诗人感叹年深日久,已难以辨识其苔藓的根基,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叹息。接着描绘的“碧纱笼毁雷轰壁”和“黄缬林疏叶脱枝”,展现了岁月对自然的侵蚀,古老的建筑和树木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失去了生机。这种意象的交织,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有美的享受,也有忧伤的感慨。
后半部分“鹘没暮云天杳杳,鹤归旧里冢累累”则更进一步,表现了生死与归属的主题,猎鹰与白鹤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归宿的无常。最后一句“山泪与龙落山帽,雨洗风吹在者谁”,则勾勒出一种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思考,山的泪与龙的落帽象征着人类无法掌控的自然力量,雨水和风的洗刷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塔东偏景最奇:古老的塔在东方,景色最为奇特。
- 年深何处认苔基:经过多年,已难以辨认苔藓的根基。
- 碧纱笼毁雷轰壁:碧色的纱帐被雷电击毁,墙壁上留下的痕迹。
- 黄缬林疏叶脱枝:树林稀疏,树叶已经脱落,令人感到凋零。
- 鹘没暮云天杳杳:猎鹰在傍晚的云层中消失,天空变得朦胧。
- 鹤归旧里冢累累:白鹤飞回了曾经的故里,坟墓堆积如山。
- 山泪与龙落山帽:山中的泪水与象征的龙的帽子。
- 雨洗风吹在者谁:究竟是何人在雨中洗刷,风中吹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泪与龙落山帽”来表达自然的情感与神秘。
- 对仗:如“鹘没暮云”和“鹤归旧里”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山泪”赋予山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华严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归属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历史、生命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 古塔: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
- 苔基: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 雷轰壁:暗示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破坏性。
- 鹘与鹤:分别象征着自由与归属,表现了生命的不同选择。
- 山泪:代表自然的情感,与人类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古塔”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沉淀
B. 自然的力量
C. 人类的智慧
D. 生命的短暂 -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绘与的对比,表现生死与归属的主题。
-
判断题:诗中“碧纱笼毁雷轰壁”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对/错)
答案:
- A
- 鹘,鹤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华严寺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刘克庄的诗更加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隐逸之乐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 《诗词与人生的哲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