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投梭女》

时间: 2025-01-07 20:30:11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女郎循古礼,元不解清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女郎循古礼,元不解清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女子在传统礼仪中忙碌的形象,她们在琴上挑弦的时间都没有,而投梭织布时又感到愧疚。因为她们遵循古老的礼法,根本不懂得清谈的乐趣。

注释:

  • 琴挑:指弹琴、挑弦的动作。
  • 梭投:投梭是织布的动作,这里指女子在织布。
  • 女郎:指年轻的女子。
  • 循古礼:遵循传统的礼仪。
  • 元不解:根本不懂、不了解。

典故解析:

  • 古礼:指中国古代对于男女、社交、家庭等方面的传统礼仪,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角色定位。
  • 清谈:指一种轻松的闲聊或深入的讨论,通常在文人之间进行,女子被认为不适合参与这样的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社会风貌,关注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和家庭妇女的角色分明,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限制使得她们的生活充满了责任和束缚。诗人通过对女性日常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

诗歌鉴赏:

《投梭女》是对古代女性生活的一种独特描绘,诗中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女子在传统礼仪和家庭责任下的忙碌与困惑。第一句“琴挑何曾动”即指出女子在纺织、织布等繁忙的家庭事务中,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弹琴的乐趣。第二句“梭投未免惭”则进一步强调了她们的内心感受,虽然忙碌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愧疚感,似乎在对比中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接下来的“女郎循古礼”表达了她们在传统礼仪的束缚下,根本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一句“元不解清谈”则揭示了她们与当时文人之间的隔阂,女子被限制在家庭中,难以理解那些高雅的文化活动。整首诗通过对比,揭示了女性在古代社会的困境与无奈,展现出诗人对她们深切的同情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琴挑何曾动:女子忙于日常事务,无法抽空弹琴,表现出她的忙碌。
  2. 梭投未免惭:即使在忙碌中,也感到对琴声的惋惜与愧疚。
  3. 女郎循古礼:女子遵循传统的社交礼仪,受到社会角色的限制。
  4. 元不解清谈:她们无法融入文人的闲谈,体现文化隔阂。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琴挑”与“梭投”形成对比,显示出女性的生活状态。
  • 拟人:赋予自然行为以情感,使得诗句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出古代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无奈与愧疚,表达了对她们生存状态的深刻同情,反映了对女性境遇的思考与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艺术、文化的追求。
  2. :象征着家庭责任与繁琐的生活。
  3. 女郎:代表了古代女性的形象与角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投梭女》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女性的闲暇
    • B. 女性的忙碌与愧疚
    • C. 男性的责任
  2. “琴挑何曾动”中的“琴”象征着什么?

    • A. 家庭责任
    • B. 文化与艺术
    • C. 社会地位
  3. “循古礼”指的是什么?

    • A. 遵循传统礼仪
    • B. 追求个人自由
    • C. 忽视社会规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生活场景,体现了当时文人的风采与情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女性在传统与自我之间的挣扎。

诗词对比:

  • 《投梭女》与杜甫的《丽人行》:两者都反映了女性的生活状态,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关注传统责任,后者则描绘女子的美丽与哀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女性与社会角色》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