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菊潭王明府》

时间: 2025-01-04 07:39:46

业成洙泗客,皓发著儒衣。

一与游人别,仍闻带印归。

林多宛地古,云尽汉山稀。

莫爱浔阳隐,嫌官计亦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菊潭王明府
业成洙泗客,皓发著儒衣。
一与游人别,仍闻带印归。
林多宛地古,云尽汉山稀。
莫爱浔阳隐,嫌官计亦非。

白话文翻译:

将古诗译为白话文,帮助用户理解诗意:

这位来自洙泗的朋友,学业已经完成,白发披肩,身穿儒生的衣服。刚与游人分别,却又听说他带着官印返回。林木繁茂,古风犹存,云雾缭绕,汉山显得稀疏。不要太过喜爱浔阳的隐秘之处,那里与官场的计谋并不相符。

注释:

字词注释:

  • 业成:指学业或事业完成。
  • 洙泗:古地名,指今江苏省的洙水和泗水一带,常用来指代学子。
  • 皓发:白发,形容年长。
  • 儒衣:指儒生的衣服,象征学者身份。
  • 带印归:指带着官印回家,象征着获得官职。
  • 宛地古:古老而曲折的地方,形容自然环境。
  • 云尽:云层消散,表示天气晴朗。
  • 汉山:指汉水的山脉,象征自然美景。
  • 浔阳:地名,指今江西九江,隐喻隐逸生活。
  • 官计:指官场的谋划与权力斗争。

典故解析:

  • 洙泗:洙泗是古代有名的读书之地,提及此地可引起对学业的联想。
  • 汉山:汉山是历史悠久的名山,常被用以象征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850年,卒年不详,籍贯未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著称,擅长五言和七言诗。司空曙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地名和意象,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诗歌鉴赏:

《送菊潭王明府》是一首充满抒情和淡淡忧伤的送别诗。全诗通过对友人身份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其求学成功的祝贺,同时也带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业成洙泗客”,开篇即美好,将友人置于学成归来的光辉形象。接下来的“皓发著儒衣”则突显了友人的年长与学识,进一步增强了送别的情感深度。

诗中通过“林多宛地古,云尽汉山稀”描绘出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暗含着对官场的厌倦。最后一句“莫爱浔阳隐,嫌官计亦非”,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权谋的警惕。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蕴藏着深邃的哲理,使人深思,兼具了抒情与哲理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业成洙泗客:点明身份,强调学业已成。
  • 皓发著儒衣:友人年长,学识渊博,凸显礼仪与身份。
  • 一与游人别:描绘离别情景,表达不舍。
  • 仍闻带印归:暗示友人成功,带着官职回归。
  • 林多宛地古:描绘自然环境,传递诗人对古老自然的赞美。
  • 云尽汉山稀:表现山水之美,表达心境的开阔。
  • 莫爱浔阳隐:劝诫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嫌官计亦非:表露对权谋的反感,暗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皓发著儒衣”与“仍闻带印归”,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增添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对友人的送别与祝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对官场权谋的警惕,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洙泗:象征着学业成就的地方。
  • 皓发:象征智慧与人生经验。
  • 林多宛地古: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历史的厚重。
  • 汉山:象征高远与宁静。
  • 浔阳:象征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洙泗”是指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地名
    • C. 一种植物
    • D. 诗的类型
  2. “皓发著儒衣”中“皓发”指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
    • C. 黄发
    • D. 黑发
  3. 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 A. 赞成
    • B. 反对
    • C. 无所谓
    • D. 不清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司空曙与王之涣的送别诗,尽管主题相似,但王之涣的诗更加豪放,而司空曙则显得细腻和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空曙诗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