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四月十日,西樵司勋约过袁园看牡丹作》
时间: 2025-01-01 14:34: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萼红
四月十日,西樵司勋约过袁园看牡丹作
客怀多。尽酒浇不尽,无计与腾那。
草欲迷天,花全卸地,人间花草蹉跎。
已发付春光九十,浑忘却百日等闲过。
燕语分明,怨春残了,没法楼罗。
踏向愔愔园子,问花王消息,百五如何。
榴瓣能殷,瓜瓤故浅,午酣香影婆娑。
遍坐里酒香花气,搴锦幄花也颜酡。
空惹天香归去,冷熨衾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意盎然之时对花草的眷恋和时光流逝的惆怅。尽管饮酒无数,依然无法解开心中的愁苦。春天的草木愈发繁盛,花卉的凋零让人感到无奈。春光已逝去九十天,仿佛忘却了那百日的平常。燕子的鸣叫清晰可闻,似乎在怨恨春天的残留,无法再待在这美好的时光中。走进园中,询问花王的消息,问那百五的花儿如何。榴花的瓣儿鲜红,瓜果的瓤儿却显得浅薄。午后醉意朦胧,香气四溢。席间酒香花气交融,锦绣的帐幔下花儿的色泽也显得娇艳。终究只能惹来天香,徒然归去,留下冷寂的床榻。
注释:
- 尽酒:喝酒的意思,这里指酒喝得再多也无法解忧。
- 腾那:指解忧或舒缓心情的事物。
- 草欲迷天:草木繁茂,几乎要迷失在天空中。
- 蹉跎:指时间的流逝和错过。
- 榴瓣能殷:石榴的花瓣非常鲜红。
- 瓜瓤故浅:瓜果的内瓤较浅,暗示果实的稀薄和无实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世祥,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字懋德,号白华。诗风婉约,常常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及人生哲思。他的许多作品都渗透着浓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四月,正值春光明媚之时,诗人与友人游览袁园,观赏牡丹。牡丹象征着富贵与繁华,诗中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借助牡丹的美丽,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开头用“客怀多”直抒胸臆,暗示诗人在宴饮之余的孤独与愁苦。尽管酒可以暂时麻痹心灵,但终究无法摆脱内心的烦恼。接着,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示出草木繁盛的美丽,却在这美丽的背后隐藏着人间的无奈。春光已逝去大半,彷佛在提醒着诗人时光的无情。
“燕语分明,怨春残了”一句中,燕子的鸣叫与春天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最后,诗人描绘了园中的美丽景象,尽管春光不再,但酒香与花气依然萦绕。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最终以“空惹天香归去”总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怀多”:作为客人,内心充满愁绪。
- “尽酒浇不尽”:即使喝尽了酒,心中的愁苦仍然无法消解。
- “草欲迷天,花全卸地”:草木繁茂,花瓣纷纷落地,暗示时光的流逝。
- “已发付春光九十”:春天已经过去了九十天,感叹时间的飞逝。
- “燕语分明”:清晰的燕子叫声,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百五如何”:询问百五盛开的花儿情况。
- “午酣香影婆娑”:午后的醉意与香气交织,描绘出一种迷离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拟人:燕子叫声被赋予怨恨的情感。
- 对仗:如“草欲迷天,花全卸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花草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丽和短暂展开,表达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代表着生命的繁盛。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酒:代表欢愉与放松,但也暗含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A. 玫瑰
B. 牡丹
C. 兰花 -
诗人用什么来表达内心的烦忧? A. 酒
B. 书
C. 花 -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离去
B. 美好的回忆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世祥的《一萼红》更侧重于对春天和花草的细致描写,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情感的奔放。两者在表达上各具特色,前者更为抒情,后者则更为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