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4:3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萼红五首 其二》
作者: 史承谦 〔清代〕
漾秋晴,又黄花将绽,未拟擘吟笺。
白袷才收,青衫欲湿,狂奴风调谁怜。
还记得分题椒壁,到而今刚剩墨痕鲜。
亚字城西,赤阑桥畔,前度流连。
已分穷愁潦倒,只听歌夜泣,中酒朝眠。
不解弹棋,时闻擪笛,暗中催度华年。
更指点枝娘柳下,惹几番帽影夕阳边。
应是燕台句好,让尔先传。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晴日里,黄花即将绽放,我尚未准备好提笔吟诗。刚刚收起的白袷衣,青衫却即将被湿气打湿,狂风中谁来怜惜我的情怀?
我还记得当初我们在椒壁分题,如今只剩下鲜明的墨痕。亚字在城西,赤阑桥旁,往日的流连依旧历历在目。
如今我已陷入穷愁潦倒的境地,只能听到夜里歌声悲泣,喝酒后在晨光中迷眠。
我不擅长弹棋,时常听见擪笛声,暗中催促着光阴的流逝。
更指着柳下的枝娘,惹得几道帽影在夕阳边摇曳。
这应是燕台的佳句,应该让你先传颂。
注释:
- 漾秋晴:形容秋天的晴朗天气,"漾"有轻柔流动的意思。
- 白袷:白色的袷袢,指一种衣服,象征着清新和纯洁。
- 狂奴风调:指狂风的调子,表达对风的无奈和怜惜。
- 椒壁:泛指美好的地方,此处特指与朋友聚会的场所。
- 墨痕鲜:指留下的清晰墨迹,象征着美好的记忆。
- 擪笛:一种乐器,代表音乐的悠扬。
- 枝娘:柳树的意象,象征着柔美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承谦是清代的诗人,其诗风多以细腻、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中人们面临着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困境,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晴朗为引子,描绘了黄花即将绽放的美好景象,但在这样的美好中,诗人却感到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往昔的追忆,尤以“还记得分题椒壁”一句,勾起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感慨。诗人通过黄花、白袷、青衫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却又带有忧伤的画面,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此外,诗中“已分穷愁潦倒”表明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认知,诗句中透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愁苦和浓浓的怀旧情绪。全诗情感真挚,细腻动人,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漾秋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秋日氛围。
- 又黄花将绽:象征着生命的萌发与希望。
- 未拟擘吟笺:表达出诗人尚未准备好创作的惆怅。
- 白袷才收,青衫欲湿:象征着生活的转变与无奈。
- 狂奴风调谁怜: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无奈。
- 还记得分题椒壁:唤起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 到而今刚剩墨痕鲜: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亚字城西,赤阑桥畔:描绘出具体的回忆场景。
- 已分穷愁潦倒:表达诗人的现实困境。
- 只听歌夜泣,中酒朝眠: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 不解弹棋,时闻擪笛:描绘出朦胧的生活情景。
- 更指点枝娘柳下:寄托情感于自然景象。
- 惹几番帽影夕阳边:展现出生活的点滴与情感的交织。
- 应是燕台句好,让尔先传:希望美好的诗句能够传颂下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比作希望与生命。
- 拟人:赋予风以情感,体现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 对仗:如“白袷才收,青衫欲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晴:象征宁静与清新。
- 黄花:代表生命的希望。
- 椒壁:寄托了美好记忆的场所。
- 柳下:象征柔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椒壁”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诗人聚会的地方
- C. 一座山
- D. 一条河
-
诗中“狂奴风调谁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自然的美好
- B. 内心的孤独
- C. 朋友的关怀
- D. 生活的乐趣
-
诗中的“白袷”象征:
- A. 纯洁
- B. 财富
- C. 忧伤
- D. 快乐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与同样描绘秋天景色和内心情感的作品对比,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皆通过景物描绘表达内心感受,但风格各异,王维更多体现自然的宁静,而史承谦则更显忧伤与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史承谦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