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徐州怀古》
时间: 2025-01-01 14:1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萼红 徐州怀古
作者:刘师培 〔清代〕
过彭城。看江山如此,我辈又登临。
系马台空,斩蛇剑杳,霸业都付销沈。
试重向黄楼纵目,指东南半壁控淮阴。
衰草平芜,大河南北,天险谁凭。
千劫兴亡弹指,剩砀山云起,泗水波深。
宋国雄都,楚王宫阙,千秋故垒谁寻。
溯当日中原逐鹿,笑项刘何事启纷争。
空叹英雄不作,竖子成名。
白话文翻译:
在彭城游览,看到这江山如此壮丽,我等再登高望远。
系马的台子空荡荡,斩蛇的剑早已无踪,往日的霸业都已化为乌有。
试着再次从黄楼向外眺望,指向东南半壁,控制着淮阴。
衰败的草地一片平坦,大河的南北两岸,天险又有谁能依赖?
千年兴亡弹指之间,唯有砀山的云气升起,泗水的波涛依旧深沉。
宋国的雄伟都城,楚王的宫阙,千秋的旧垒又有谁去寻访?
追溯当年中原的争逐,笑问项羽和刘邦为何要争斗。
空自叹息英雄未能出世,反倒是小儿辈成了名。
注释:
- 彭城:古地名,今江苏徐州。
- 系马台:古代供马匹休息的地方。
- 斩蛇剑:指项羽的武器,象征着他曾经的霸业。
- 淮阴: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境内,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 千劫兴亡:形容历史的变迁与兴衰,时间如指间流沙。
- 砀山:山名,象征着历史的见证。
- 宋国雄都:指的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汴京。
- 楚王宫阙:指楚国的王宫,象征着楚国的繁华与衰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师培,清代诗人、书法家,擅长古文,关注历史与文化。他的诗歌多以怀古抒怀为主题,风格豪放而又细腻,常常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徐州的怀古之情,反映了个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对英雄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一萼红 徐州怀古》通过徐州这一历史名城,引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过往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感慨。首联通过对彭城的描写,展现出江山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立刻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系马台空”和“斩蛇剑杳”两个意象,表达了历史的消逝与英雄的无奈。诗人在黄楼眺望,目光穿越时空,指向东南的淮阴,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地理的沧桑。
诗中“千劫兴亡弹指”一句,体现了历史的短暂与轮回,经过无数兴衰,留下的只有砀山的云气与泗水的波涛,这种对历史的叹息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英雄豪杰的渴望。最后的几句如“空叹英雄不作,竖子成名”,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过彭城。看江山如此,我辈又登临。”表达了诗人对彭城的赞美与怀古情怀。
- “系马台空,斩蛇剑杳,霸业都付销沈。”通过意象的对比,强调了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消逝。
- “试重向黄楼纵目,指东南半壁控淮阴。”描绘了诗人从高处眺望的视角,象征着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 “衰草平芜,大河南北,天险谁凭。”表现了历史遗迹的荒凉与现实的无奈。
- “千劫兴亡弹指,剩砀山云起,泗水波深。”强调了历史的短暂与变迁。
- “宋国雄都,楚王宫阙,千秋故垒谁寻。”在历史的长河中,往日辉煌的遗址如今已无人问津。
- “溯当日中原逐鹿,笑项刘何事启纷争。”通过历史典故引述,表现英雄之间的争斗与无奈。
- “空叹英雄不作,竖子成名。”最后总结,抒发对当下英杰匮乏的失望与对历史的叹息。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
- 象征:斩蛇剑、系马台等象征着英雄与历史的消逝。
- 排比:通过排比的形式,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徐州的怀古与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英雄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沧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彭城: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往的辉煌。
- 斩蛇剑:英雄的象征,表现出往日的雄风。
- 淮阴:地理的象征,军事战略的重地。
- 衰草平芜:时间的象征,历史的荒凉与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斩蛇剑”象征什么? A. 英雄的武器
B. 普通的工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
诗人对历史有何感慨? A. 愉悦与欢笑
B. 失落与惋惜
C. 忘记与无所谓
D. 兴奋与期待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师培的《一萼红 徐州怀古》更加强调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失落,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现实的苦难与家国情怀。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历史的回响:古诗词中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