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州吴辨叔二兄》

时间: 2025-01-19 21:56:09

方城古称险,远在豫州南。

近岁汙莱辟,新民秦晋参。

当官诚近厚,获谴说无惭。

但惜墙阴竹,归辕几日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唐州吴辨叔二兄》
作者:司马光

方城古称险,远在豫州南。
近岁汙莱辟,新民秦晋参。
当官诚近厚,获谴说无惭。
但惜墙阴竹,归辕几日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方城自古以来就以险峻著称,位于豫州的南方。近年来,这里因污秽的莱地而被开发,新来的居民来自秦和晋两地。做官的人确实是近亲厚待,受到责备也不感到羞愧。只可惜在墙阴下的竹子,几天后就要离开这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城:古地名,指现今的方城县,地势险要。
  • 汙莱:指污秽的草地,莱即为野菜,可能指环境的恶化。
  • 新民:指新来的居民或百姓。
  • 获谴:受到批评或指责。
  • 墙阴竹:墙的阴面生长的竹子,象征着隐秘的地方或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较为复杂的典故,但“方城”作为古称,能引发对历史的联想,且提到的“豫州”也暗示了地理背景的历史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理学的先驱之一。司马光的诗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司马光的晚年,表达了他对政治环境的思考,尤其是对官场腐败现象的反思。方城作为险地,象征着政治的复杂与危险,而新民的加入则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与人的命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地名入手,开篇便描绘了方城的险峻,突出一种高远和孤独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近年来环境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异动。通过“当官诚近厚”一句,诗人直指官场的腐败,传达出对当权者的批评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现状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墙阴竹”作为结尾,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哀伤与惆怅,竹子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而在阴影中则显得孤独无助,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渺茫。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现了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兼具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方城古称险:指出地理位置的险要,暗示政治环境的复杂。
  2. 远在豫州南:强调方城的地理位置,远离中心,带有一种疏离感。
  3. 近岁汙莱辟:揭示社会环境的变化,带有批判意味。
  4. 新民秦晋参:新来的居民代表着变革与新的社会力量。
  5. 当官诚近厚:直接抨击官场的腐败,反映出人性之弱。
  6. 获谴说无惭:描述官员受到批评却不感到羞愧,揭示道德沦丧。
  7. 但惜墙阴竹:表现出对隐秘生活的惋惜,象征内心的孤独。
  8. 归辕几日骖:暗示即将离开,表达对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当官诚近厚,获谴说无惭”,展现对比之美。
  • 意象:墙阴竹、方城等意象深刻,具有象征意义。
  • 比喻:通过地名与环境变化隐喻社会现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对方城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露,反映了对政治腐败的深切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城:象征险境,代表复杂的社会环境。
  • 墙阴竹:隐喻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 新民:象征社会变革的力量,表明新旧交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方城”代表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官场腐败
    C. 地理位置险要
    答案:C

  2. “当官诚近厚”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员的赞美
    B. 对官场腐败的批评
    C. 对新民的欢迎
    答案:B

  3. 诗中“墙阴竹”象征了什么? A. 新的希望
    B. 内心的孤独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反映了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人生哲学,但李白更显豪放,而司马光则更显沉稳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司马光传》:了解更多关于作者生平的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对古诗的深入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