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时间: 2025-01-19 19:15:59

洋洋者膛,泛彼中流,于渚于洲。

思其可思,知其可知。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

洋洋者膛,泛彼中流,于渚于洲。思其可思,知其可知。其逝勿追,其来勿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洒脱的心境。辽阔的河流在这里汩汩流淌,水面波光粼粼,流经沙洲和岸边。我思念的东西是可以思念的,我所能理解的事情也是我所能理解的。对于已经逝去的,不必去追寻;对于未来的到来,也不必去期待。

注释:

  • 洋洋者膛:形容水流辽阔而深厚。“洋洋”表示宽广,气势磅礴;“膛”在此指水的流动。
  • 泛彼中流:在水流中漂浮、游荡。这里表现出一种随意的状态。
  • 于渚于洲:在沙洲和河岸之间。
  • 思其可思,知其可知:所思之事是可以思考的,所知之事是可以理解的。
  •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对过去的事不要追求,对未来的事也不要期待。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一种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和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对时间的放松和对人生的淡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退之,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撰《资治通鉴》而知名。司马光的诗歌风格清新,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司马光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沉思和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杕柏寄傅钦之三首》以其清新洒脱的风格,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常和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宽广的空间感,象征着自由与豁达。诗中“思其可思,知其可知”表达了对自己所思所念的清醒认知,强调了人应该知足常乐,不必强求不必要的东西。最后两句“其逝勿追,其来勿期”更是点出一种人生的哲学:既要接受过去的逝去,又要对未来的到来保持一种开放和放松的心态。这种思想不仅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哲理性和实践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洋洋者膛”:开篇即以宽广的水流引入,给人以自在的感觉。
    • “泛彼中流”:继续扩展景象,与前句呼应,表现出一种游荡的状态。
    • “于渚于洲”:描绘自然环境,增强空间感。
    • “思其可思,知其可知”:强调思考与理解的能力,表达一种理智的态度。
    •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总结性地表达对时光的顺其自然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水流象征人生,宽广而不可捉摸。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强调接受过去和未来的无常,体现一种道家哲学的智慧。

意象分析: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沙洲与岸边:代表生活中的不同阶段和选择。
  • 思与知:体现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洋洋者膛”中的“洋洋”意指: A. 狭窄 B. 宽广 C. 深沉

  2.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对过去的执着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人生的淡然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与司马光的诗歌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王维的诗更加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司马光所写则更倾向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两者在风格上有显著差异,但都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深厚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 《司马光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