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金马从容乐,问君何所之。
客心飘若梗,亲发皜如丝。
旧学已孤陋,素交仍别离。
执经时有问,使我复从谁。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金马在阳光下悠然自得,问你要去何处?
漂泊的心情如同漂浮的浮萍,亲友的情感如同洁白的丝绸。
以前的学识已经显得孤陋,素来的朋友依然要分别。
我手中执着经典时常有疑问,那我又该向谁请教呢?
注释:
- 金马:指金色的马,象征高贵与自由。
- 从容乐:形容悠然自得,心情轻松愉快。
- 客心:漂泊在外的人的心情。
- 皜如丝:形容亲友之间的情感纯净如丝。
- 旧学:指过去的学问或知识。
- 孤陋:孤单且狭隘。
- 素交:指素有交情的朋友。
- 执经:指手中持有经典书籍。
典故解析:
-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尤其是在求知之路上对朋友的渴望和对过去的追忆。
- 诗中“执经”意指对学习的执着,反映出古代士人的求知欲和对师友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实事求是,注重历史的教训。
创作背景: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是司马光在送别友人时所作,体现了他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士人之间的友情尤为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依依不舍之情。开头的“金马从容乐”描绘了友人出发时的轻松愉快,似乎在暗示他对前路的向往与期待。然而,随即转入对自身的反思,“客心飘若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仿佛在说,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漂泊的心总是难以安定。接下来的“旧学已孤陋”则流露出对自己学识的自谦,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最后一句“使我复从谁”进一步加深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无奈与孤独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简练的语言,表现了古代士人对友情、知识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让人在诗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马从容乐,问君何所之。
诗人描绘出友人骑着金色骏马,心情愉快,问他要去何方,表现出对友人出行的祝福。 - 客心飘若梗,亲发皜如丝。
诗人借“漂浮的心”与“洁白的丝”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 - 旧学已孤陋,素交仍别离。
对于自己学识的自谦与对友人即将分离的惋惜,二者相互交织。 - 执经时有问,使我复从谁。
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表露出对友人离去后孤独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客心飘若梗”,将心情比喻为漂浮的浮萍,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注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执经”,赋予书籍以生命,显示出对知识的尊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送别的话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学识不足的自省与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金马:象征着自由与尊贵,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向往。
- 飘若梗:象征漂泊不定的心情,表现了内心的孤独。
- 皜如丝:象征亲情的纯洁与珍贵。
- 执经:象征着对知识的追求与对友人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马”象征什么?
A. 友人的快乐
B. 诗人的孤独
C. 学识的渴求
D. 对未来的迷茫 -
“客心飘若梗”中,“飘若梗”比喻了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快乐
D. 友谊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知识的态度是?
A. 自信
B. 自谦
C. 不屑
D.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送友人》中,同样体现了送别的主题,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寄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相似,却在风格和意象的运用上有所不同,司马光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感,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渲染出一种淡雅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司马光《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