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浩秘丞入蜀》
时间: 2025-01-06 12:1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杨浩秘丞入蜀
梅尧臣 〔宋代〕
有才不得试,志亦无所干。
有母不得养,法当之远官。
虽曰在民政,孝心宁得安。
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
行思叱驭者,勿复苦长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杨浩即将赴蜀任职的复杂心情。诗中提到,才华得不到施展,志向也无处可用;即使身在民政之中,孝心又如何安宁?虽然心中有志未遂,但前往蜀道却是艰难险阻。作者希望那些在世俗中奔波的人,不要再为这一切感到苦恼与叹息。
注释:
- 有才不得试:有才能却没有机会施展。
- 志亦无所干:理想与雄心无处可用。
- 有母不得养:有母亲却无法奉养。
- 法当之远官:法律规定任职应远离家乡。
- 虽曰在民政:虽然身在政治事务中。
- 孝心宁得安:对于母亲的孝心如何安宁?
- 志愿且未遂:理想与愿望尚未实现。
- 趋蜀道难:前往蜀地的道路艰难。
- 行思叱驭者:行走在世俗间的人。
- 勿复苦长叹:不要再为此而感到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德裕,号梅溪,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好友杨浩之际,杨浩将前往蜀地任职。诗人借此表达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同时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杨浩秘丞入蜀》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反映了作者对才华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有才不得试”,直接表达了对社会环境的失望与无奈,暗示了一个有志之士在世俗中难以施展才华的困境。接着提到“有母不得养”,展现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与对母亲的孝心,突显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前途的思考,“志愿且未遂,而趋蜀道难”,既是对杨浩前途的担忧,也折射出诗人自身的理想尚未实现的无奈。最后一句“行思叱驭者,勿复苦长叹”,则是一种劝诫,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当积极向前,而不是沉溺于悲伤的长叹之中。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出梅尧臣对社会、家庭与个人理想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才不得试: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表现出社会对人才的冷漠。
- 志亦无所干:理想与抱负无法实现,体现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有母不得养:对母亲的责任感与孝道的强调,反映出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 法当之远官:法律规定的远官制度限制了个人的自由。
- 虽曰在民政: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内心却难以安宁。
- 孝心宁得安:孝心与职业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志愿且未遂:理想未能实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而趋蜀道难:前往蜀地的路途艰难,暗示未来的不确定性。
- 行思叱驭者:指在世俗中奔波的人,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思考。
- 勿复苦长叹:劝诫人们不要被烦恼所困,积极面对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如“蜀道难”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辛与挑战。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困难,并呼唤人们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才:象征着个人的价值与能力。
- 志:代表理想与抱负的追求。
- 母:家庭责任与孝道的体现。
- 蜀道: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及其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有才不得试”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心
B. 失望
C. 快乐 -
“孝心宁得安”反映了哪种情感?
A. 对家庭的责任
B. 对工作的热爱
C.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蜀道”象征着什么?
A. 经济繁荣
B. 人生的艰辛
C. 自然风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梅尧臣的《送杨浩秘丞入蜀》更多地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均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无奈与挣扎,但表现手法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