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述怀
冷应澂 〔宋代〕
位列三台贵,旌旄障雨深。
仁廉两个字,忠孝一生心。
出省轻侯印,归甯问俸金。
携家半窗月,撑转古榕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地位与内心情感的反思。诗中提到自己身处高位,然而内心却始终怀有仁爱和廉洁的理想,并将忠诚与孝道作为一生的追求。出外时轻松地放下权印,回到宁静的家中询问微薄的俸禄。最后,携家共赏月光,享受古榕树下的阴凉,体现出一种归隐的愿望和对家庭生活的珍惜。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台:指三台高位,象征官位尊贵。
- 旌旄:指军旗,象征权势和荣耀。
- 仁廉:仁爱与廉洁,是为官者应有的品德。
- 侯印:指官印,象征权力。
- 甯:宁静的地方,这里指回归家乡。
- 俸金:指官员的薪俸。
- 半窗月:形容窗外的月光,象征宁静的夜晚。
- 古榕阴:古老的榕树下的阴凉,象征安宁与家庭的庇护。
典故解析:
“忠孝”二字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为人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冷应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写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身处高位时,却对官场的繁杂和权力的虚幻感到无奈,体现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是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
《述怀》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者以三台贵族的身份为起点,展现出他对权力与名利的反思。诗中“仁廉”二字不仅是对自身品德的要求,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呼唤。随着官场的沉重和复杂,诗人选择放下权印,回归宁静的生活,这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在“携家半窗月,撑转古榕阴”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场景,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古榕树的阴影则给人以庇护感,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权力与宁静、世俗与内心的冲突,最终选择了宁静的归宿,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家庭幸福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位列三台贵:开篇直接表明身处高位,暗示了权力的荣耀。
- 旌旄障雨深:权位之下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暗示了权力的重压。
- 仁廉两个字:强调理想中对仁爱和廉洁的追求。
- 忠孝一生心:表明了对传统美德的执着。
- 出省轻侯印:放下权力,象征对世俗的超脱。
- 归甯问俸金:回到家的简单生活,对物质的轻视。
- 携家半窗月:描绘家庭的宁静与和谐。
- 撑转古榕阴:强调家庭生活的庇护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仁廉”与“忠孝”,形成美丽的对称。
- 意象:月光与榕树的意象形成了宁静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反思权力与个人理想的冲突,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台:象征权力与地位。
- 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时光。
- 古榕:象征家庭的庇护与长久。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对内心平和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冷应澂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仁廉”指的是什么?
- A. 权力
- B. 品德
- C. 财富
-
诗的最后提到的“古榕阴”象征了什么?
- A. 权力
- B. 家庭的宁静
- C. 名利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冷应澂的《述怀》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的自然之美,而冷应澂则在权力与个人理想的冲突中,表现出对家庭生活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文学与人生:古诗词中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