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见萤》

时间: 2025-01-20 00:41:10

浅草时双起,深丛忽独明。

情知晓月淡,意欲照人行。

扇扑高无奈,风斜半欲横。

书帷吾已嬾,不拟著囊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行见萤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浅草时双起,深丛忽独明。
情知晓月淡,意欲照人行。
扇扑高无奈,风斜半欲横。
书帷吾已嬾,不拟著囊盛。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草地上,萤火虫成双成对地飞起,深丛中的光点忽然显现。
我知道天色已经微亮,月光变得淡薄,我想借着它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扇子不断挥动,却无奈高处的风斜着吹来,似乎要把我吹走。
书房的帷幕已经拉开,我懒得去装进囊中。

注释:

  • 浅草:指草地较浅的地方。
  • 双起:成双成对地飞起。
  • 深丛:指较深的草丛。
  • 晓月:清晨的月亮。
  • 照人行:照亮前行的路。
  • 扇扑:挥动扇子。
  • 高无奈:高处的风让人无奈。
  • 斜欲横:风斜着吹来,似乎要横着刮。
  • 书帷:书房的帷幕。
  • 吾已嬾:我已经懒得去做某事。
  • 不拟著囊盛:不打算把东西装进囊中。

典故解析:

在古代,萤火虫常被用作夜间的指路光,象征着希望与指引。诗中提到的“晓月淡”暗示着黎明的来临,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常常融入个人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早行见萤》创作于作者的早晨散步之时,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萤火虫的光亮,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早行见萤》是一首描写清晨自然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晨光中的萤火虫,展现了早晨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前两句表现了诗人早晨散步时看到的萤火虫成双成对在草丛中闪烁的景象,既生动又富有韵味,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晨光的感慨,虽然月光已经淡去,但他仍想借着微弱的光亮继续前行,展现了追求光明与希望的精神。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扇扑高无奈”和“书帷吾已嬾”的描写,表达了对当下环境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懒散与惬意,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浅草时双起”:在浅草地上,萤火虫成双成对地飞起,描绘出朝晨的生机。
    • “深丛忽独明”:在深丛中,忽然有一处光亮,引人注目。
    • “情知晓月淡”:诗人意识到天色已明,月光逐渐消失。
    • “意欲照人行”:希望借着微弱的光继续前行。
    • “扇扑高无奈”:用扇子扇风,但高处的风让人无奈。
    • “风斜半欲横”:风斜着吹来,似乎要把人吹走。
    • “书帷吾已嬾”:书房的帷幕已拉开,表现出一种懒散的态度。
    • “不拟著囊盛”:不想去收拾东西,体现出一种随意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拟人:萤火虫被赋予了成双飞舞的形象,表现了生命的活力。
    • 对仗:如“扇扑高无奈,风斜半欲横”,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的开始,清新的自然环境。
  • 萤火虫:象征希望和光明,指引前行的道路。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 :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变动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浅草时双起”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早晨的阳光
    • B. 草地上的萤火虫
    • C. 夜晚的星空
    • D. 湖面的波纹
  2. 诗人为什么不想“著囊盛”?

    • A. 因为东西太多
    • B. 因为他很懒
    • C. 因为他忙于工作
    • D. 因为他想出去玩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早行见萤》与杜甫的《登高》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而《登高》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两者风格迥异,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