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莹公禅房闻梵》

时间: 2025-01-03 20:00:45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

夜动霜林惊落叶,

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莹公禅房闻梵
作者:李颀

花宫仙梵远微微,
月隐高城钟漏稀。
夜动霜林惊落叶,
晓闻天籁发清机。
萧条已入寒空静,
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
顿令心地欲皈依。

白话文翻译

在花宫的仙乐悠远而微弱,
月光隐藏在高城之上,钟声稀疏。
夜里霜林摇动,惊动了落叶,
清晨听到天籁之声,发出清脆的音律。
萧条的气息已融入寒冷的空寂,
秋雨依然随风飘洒而下。
我才意识到浮生无常,无法驻足,
心中顿时想要归依佛法。

注释

  • 花宫: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 仙梵:仙乐,指空灵的音乐。
  • 钟漏:指钟声和漏水,象征时光流逝。
  • 霜林:霜打的树林,暗示寒冷的季节。
  • 天籁:自然的声音,指美妙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颀,唐代诗人,字光庭,号少华,长安人。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写景抒情,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访友期间,正值秋冬交替的季节。他在禅房中听到梵音,心生感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佛教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颀的《宿莹公禅房闻梵》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描绘了秋夜的宁静,花宫的仙乐与月光的隐匿,营造出一种灵动而又遥远的意境。接着,通过“夜动霜林惊落叶”,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变幻的自然场景,表现出秋天的清冷与寂寥。晨曦时分,清脆的天籁之声仿佛唤醒了诗人的灵魂,使他意识到人生的无常与浮躁。最后两句更是深刻,表达了他对佛法的向往,显示出内心的宁静与归依。

整首诗以静谧的自然背景为衬托,结合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诗中的意象既有自然的景观,又蕴含人生的哲理,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宫仙梵远微微:描绘了远处的仙乐声,营造出一种幽远的氛围。
  2. 月隐高城钟漏稀:夜晚的月光被高城遮住,钟声稀少,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3. 夜动霜林惊落叶:夜晚的微风使霜打的树林动荡,落叶随之飘落,体现了自然的变化。
  4. 晓闻天籁发清机:清晨听到自然的声音,清脆悦耳,象征着一种灵感的降临。
  5. 萧条已入寒空静:寒冷的空灵中充满了萧条的气息。
  6. 飒沓仍随秋雨飞:秋雨随风飘洒,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7. 始觉浮生无住著:意识到人生的无常,无法驻足。
  8. 顿令心地欲皈依:心中生出归依佛法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夜动霜林”,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诗句更为工整。
  • 比喻:用“天籁”来比喻美妙的自然声音,增添了诗的韵味。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无常与心灵的归依,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佛教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花宫:象征着仙界与美好,代表一种理想的归宿。
  • 霜林: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暗示着无常。
  • 天籁:自然声音的象征,代表灵感和启示。
  • 秋雨:象征着萧瑟与思考,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宫”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仙人的居所
    C. 一座城堡

  2. “晓闻天籁”中的“天籁”意指: A. 人工音乐
    B. 自然的声音
    C. 诗人的歌声

  3.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A. 享乐
    B. 无常与归依
    C.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秋夕》 - 杜甫
  2.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问答》相比,李颀的诗更强调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王维则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颀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