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

时间: 2025-01-04 07:22:12

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

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熠爚众星下,玲珑双塔前。

含光待明发,此别岂徒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
作者:李颀 〔唐代〕

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
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熠爚众星下,玲珑双塔前。
含光待明发,此别岂徒然。

白话文翻译

在禅房里,香烛的余烟袅袅升起,轻柔的纱帐笼罩着青色的烟雾。长长的绳子挂在青竹上,红色的莲花在百尺高的地方垂下。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玲珑的双塔矗立在前。含蓄的光芒等待着明亮的展开,这一别岂是徒然无益的呢?

注释

  • 禅室:指僧侣修行的房间。
  • 香烬:燃烧的香的余烬,象征宁静的氛围。
  • 轻纱:轻薄的纱布,形容笼罩的轻盈。
  • 翠烟:青色的烟雾,描绘一种幽雅的环境。
  • 百尺:形容很高的距离。
  • 熠爚:形容光辉灿烂的样子。
  • 玲珑:形容精致,细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字太白,号少白,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职于朝廷。李颀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写于李颀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优美的禅室环境,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禅意世界,香火缭绕,轻纱如烟,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用“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青竹与红莲的相映成趣,展现了诗人眼中的美好与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熠爚众星下,玲珑双塔前”描绘了夜晚的星空与寺庙的塔影,璀璨的星光与玲珑的塔影交相辉映,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惆怅。最后一句“含光待明发,此别岂徒然”则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即使分别,但友谊依然存在,期待未来的重聚。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李颀高超的艺术手法,还传达了深厚的人情味,使人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禅室吐香烬:描述禅室的香火,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
  2. 轻纱笼翠烟:轻纱覆盖,仿佛烟雾环绕,增添了神秘感。
  3. 长绳挂青竹:长绳垂挂于青竹上,表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4. 百尺垂红莲:红莲高悬,象征美好与希望。
  5. 熠爚众星下:星星闪烁,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6. 玲珑双塔前:双塔前的景象,展现了建筑的精致与和谐。
  7. 含光待明发:含蓄的光芒等待着绽放,喻示着未来的美好。
  8. 此别岂徒然:即使离别,友谊依旧长存,期待重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轻纱笼翠烟”,将轻纱比作烟雾,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
  • 对仗:如“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形成工整的对仗。
  • 象征:红莲象征美好,星光象征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优美的禅室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与对未来的希望,传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室:象征宁静与内心的修行。
  • 香烬:代表了过去的记忆与美好时光。
  • 青竹: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红莲:象征美好与希望。
  • 星星:象征未来的可能性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此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友谊的珍贵
    C. 自然的美丽
    D. 禅意的深远

  2. 填空题:诗中“百尺垂红莲”中的“百尺”指的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玲珑双塔”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感情。
    对 / 错

答案

  1. B
  2. 很高的距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 李白《夜泊牛津》:集中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与李颀的友谊主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