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
时间: 2024-09-19 21:5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岳在庑下,吾师居一床。
每闻楞伽经,只对清翠光。
百谷聚雪色,莓苔侵屋梁。
气盘古壁转,势引幽阶长。
愿游薜叶下,日见金炉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坐在名山的庙宇中,静静地领受清静的佛法。每当他听到《楞伽经》的时候,仿佛只与那清新的光辉为伴。周围的山谷如同雪一般洁白,青苔已侵入屋梁。气氛如同盘古开天辟地般深邃,势头引领着幽静的台阶延伸。希望能在薜荔的叶子下游玩,日子里常常能见到金炉香烟袅袅升起。
注释:
- 名岳:指著名的山岳。
- 庑下:庙宇的屋檐下。
- 吾师:我尊敬的老师或师父。
- 楞伽经:佛教经典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 百谷:指众多的山谷。
- 莓苔:一种生长在阴湿地方的青苔。
- 气盘古壁:形容气氛深厚,如同盘古开天辟地时的状况。
- 薜叶:一种植物,常用于装饰和点缀。
- 金炉香:指熏香的香炉,象征着佛教的清净和宁静。
典故解析:
- 楞伽经:是大乘佛教中重要的经典,强调心性与智慧的修行。
- 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象征着开天辟地的力量,常用来形容宏伟的气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佛教修行的结合,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尊重。
诗歌鉴赏:
李颀的《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和自然的独特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修行的反映。诗的开头提到“名岳在庑下”,将庙宇与名山的壮丽相结合,暗示着高僧的地位与智慧。接着“每闻楞伽经,只对清翠光”,表现出在修行中获得的宁静与智慧,仿佛只有光明与真理同在。
“百谷聚雪色,莓苔侵屋梁”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气盘古壁转,势引幽阶长”的表述,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深邃与神秘,仿佛是引导修行者走向更高的境界。结尾的“愿游薜叶下,日见金炉香”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愿意在自然的怀抱中与佛法相伴,吸取其香气,获得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典雅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名岳在庑下:名山在庙宇的屋檐下,暗示修行的环境。
- 吾师居一床:我的师父住在这里,突出师徒关系。
- 每闻楞伽经:每当听到经典的道理,体现修行的内容。
- 只对清翠光:与光明相伴,表达心灵的清澈。
- 百谷聚雪色:山谷雪白,象征纯净。
- 莓苔侵屋梁:青苔生长,体现岁月的流逝。
- 气盘古壁转:气氛如同开天辟地,形容环境的深邃。
- 势引幽阶长:引导着通往深邃之地的阶梯。
- 愿游薜叶下:希望在自然中游玩,体现对自然的向往。
- 日见金炉香:指熏香的袅袅升起,象征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喻为佛教境界,增强诗意。
- 拟人:描述自然环境的生动,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对称工整,增强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修行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名岳:象征高尚与崇高。
- 楞伽经:代表智慧与真理。
- 清翠光:象征内心的明亮与清净。
- 百谷雪色:象征纯洁与宁静。
- 金炉香:象征修行的成果与精神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颀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楞伽经”是什么?
- A. 一部历史书
- B. 一部佛教经典
- C. 一首诗
- D. 一篇散文
-
诗中提到的“愿游薜叶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李颀《光上座廊下众山五韵》均展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修养,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而李颀则更强调佛教修行的境界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颀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