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月华如水》
时间: 2025-01-17 09:4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
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
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白话文翻译:
月光如水般清澈,波纹如丝带般轻盈,几丛淡淡的烟雾缭绕在凋零的柳树旁。北方的鸿雁在一夜之间飞往南方,谁来询问倚在楼上的瘦弱身影呢?轻拈风中的絮,记录下金石般的情感,这并不是为了舞裙歌袖的欢愉。从前曾经承载过无数的扫眉愁苦,如今又背负着阁楼镜子般沉重的绣品。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华:月光。
- 波纹:水面泛起的波纹。
- 淡烟:轻薄的烟雾。
- 衰柳:凋零的柳树。
- 塞鸿:北方的鸿雁。
- 倚楼人瘦:倚靠在楼上的人显得瘦弱。
- 韵拈:轻轻拈起音韵。
- 舞裙歌袖:指欢快的舞蹈和歌唱。
- 扫眉才:形容忧愁的才情。
- 阁镜囊重绣:形容负担沉重的绣品。
典故解析:
- 月华如水:描绘月光的清冷和宁静,常用于表达孤独的情绪。
- 塞鸿:鸿雁南飞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柳如是,清代著名词人,满族人。他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而著称,常在词中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考。纳兰性德生活在清初,社会动荡,个人经历丰富,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踏莎行·月华如水》创作于诗人对人生、爱情的思索之际,表达了他对过往的回忆与对现实的忧思。诗中描绘了月夜的宁静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踏莎行·月华如水》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思念的词作。开篇以“月华如水”引入,利用月光的清冷,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空灵的氛围。接着通过“波纹似练”与“淡烟衰柳”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景色的柔美与凋零的意象,给人一种哀愁的感觉。在“塞鸿一夜尽南飞”中,鸿雁的南飞象征着离别,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谁与问倚楼人瘦”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虽然周围有美景,但却无人问津,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寂感。后面的“韵拈风絮,录成金石”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往情感的珍重与追忆,尽管经历了许多,依旧不忘初衷。
整首词在情感上是复杂的,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华如水:描绘月光的纯净与清冷,给人一种宁静感。
- 波纹似练:用“练”比喻水面的波纹,显得轻盈而柔美。
- 几簇淡烟衰柳:几丛淡烟缭绕在凋零的柳树旁,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 塞鸿一夜尽南飞:鸿雁南飞寓意离别,暗示诗人的孤独。
- 谁与问倚楼人瘦:表达诗人的无奈与孤寂,周围无人关心。
- 韵拈风絮:在轻风中拈起音韵,寓意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 录成金石:将情感铭刻在心,如金石般永恒。
- 不是舞裙歌袖:强调这并不是为了欢愉的舞蹈,而是沉重的思考。
- 从前负尽扫眉才:过去承载过许多的愁苦与才情。
- 又担阁镜囊重绣:如今背负着沉重的回忆与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华如水”将月光比作水,突出其清澈。
- 拟人:“谁与问”让景物具有人情味,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华:象征孤独与清冷。
- 波纹:象征变幻与柔美。
- 淡烟:象征虚无与无常。
- 衰柳:象征衰老与凋零。
- 塞鸿: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月华如水”中的“华”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
- B. 光辉
- C. 水
-
诗中提到的“塞鸿”指的是什么鸟?
- A. 雁
- B. 鸽
- C. 麻雀
-
“倚楼人瘦”中“人瘦”是指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忍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但李清照更加突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纳兰性德则更加深沉与内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纳兰性德研究》:探讨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其作品。
- 《清代词人研究》:分析清代词人的发展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