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
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
庭荒馀老柏,尚有夕乌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寒时节的宁静与清新。诗人感叹在何处的初寒最为宜人,肃静的政台上,官员们闲暇无事,免去了繁琐的文书工作,门前安静得几乎没有尘埃。自然的风霜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人们没有了对彼此的猜忌。荒凉的庭院中,仍有古老的柏树,傍晚时分,有乌鸦飞来,增添了几分生气。
注释
- 何处:哪里,指的是初寒的环境。
- 肃政台:指代政务的地方,表示政事的清肃。
- 官闲免簿领:官员闲暇无事,不再处理文书。
- 少尘埃:形容环境的清静,没有灰尘。
- 天借风霜气:天借助风霜的气息,表示自然的清新。
- 鹰隼:比喻对人的猜忌和防范。
- 夕乌:指傍晚归来的乌鸦,象征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与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著称,主张以史为鉴,重视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初年的冬季,正值初寒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寒冷的自然环境,反映出当时政治清明、官员闲适的社会氛围,表达了对当下政治状况的满意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司马光的这首诗以“初寒”为主题,展现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冬季图景。初寒不仅是一个气候的变化,更象征着一种心境的宁静。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官员们的闲暇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中的“政台”体现了政治的清明,而“门静少尘埃”则描绘了一个安静无扰的环境,传达出一种人心安定的氛围。
随着风霜的到来,诗人认为这种天气让人们减少了彼此的猜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在寒冷的冬季尤为珍贵。最后,庭院的荒凉与古老的柏树形成了对比,傍晚的乌鸦飞来,仿佛在为这幅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动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描写与情感共鸣,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反映了文人对于清明政治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初寒好:询问初寒的美好所在,抒发对寒冷季节的向往。
- 初寒肃政台:初寒来临,政务清肃,暗指政治的清明。
- 官闲免簿领:官员们闲暇,不再处理繁琐的文件,呈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门静少尘埃:环境安静,几乎没有尘埃,象征一种清新无扰的生活状态。
- 天借风霜气:天借助风霜的气息,传达出自然的清新与寒冷。
- 人无鹰隼猜:人们之间没有了猜忌,象征着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 庭荒馀老柏:庭院荒凉,尚存的老柏树,象征着岁月与坚韧。
- 尚有夕乌来:傍晚乌鸦的出现,增添了诗的生气与动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鹰隼”比喻对人的猜忌,形象生动。
- 拟人:将“天借风霜气”拟人化,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初寒季节的喜爱,以及对清明政治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呈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初寒:象征新的开始与清新。
- 政台:政治清明的象征。
- 柏树:象征坚韧与长寿。
- 夕乌:代表生命的循环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官闲免簿领”意指: A. 官员们忙于工作
B. 官员们闲暇无事
C. 官员们处理政务 -
“天借风霜气”中的“风霜”主要象征: A. 自然的温暖
B. 清新的气息
C. 严寒的天气 -
诗人通过什么描写来传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A. 描写官员的忙碌
B. 描写环境的清静
C. 描写城市的喧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了冬春交替时的宁静与美好。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在政治动荡背景下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司马光的诗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
- 相关历史文献与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