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盛德方迎木,柔风渐布和。省耕将效驾,击坏已闻歌。
白话文翻译:
在德行盛大的时节,正好迎来春天的气息,柔和的春风逐渐吹拂开来。农民们开始休耕,准备迎接丰收的季节,田间的歌声已经传来,似乎在庆祝即将到来的丰收。
注释:
- 盛德:指德行的盛大,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
- 迎木:迎接春天,木在此指春天的象征。
- 柔风:温暖的春风,传递着和煦的气息。
- 省耕:休耕,指农民暂时停止耕作以准备迎接新一季的耕作。
- 效驾:效仿前辈,借指农民跟随传统进行耕作。
- 击坏:指打破了沉默,传来了歌声。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省耕”与“效驾”可以看作是对春耕的期待与展望,这反映了农民对春天的热切期盼。而“击坏已闻歌”则暗示了农田里的歌声已在传来,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著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清明治国,文学上推崇古风,作品多以理学和历史为背景。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是社会逐渐安定,农业兴旺之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好和农民对丰收的期待。诗人在开篇通过“盛德”与“迎木”两句,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氛,给人一种新生与希望的感觉。春风的柔和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一种心灵的抚慰,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接下来的“省耕将效驾”则说明了农民在春天的工作安排,暗示着勤劳与希望的结合,最后一句“击坏已闻歌”则是对丰收的美好预期,歌声象征着劳动的成果与快乐。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盛德方迎木”:在德行盛大的时节,春天也随之到来,象征着国家的繁荣。
- “柔风渐布和”:温暖的春风开始吹拂,传递着和谐的气息。
- “省耕将效驾”:农民们开始休耕,准备迎接新一季的耕作。
- “击坏已闻歌”:田间的歌声已经传来,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温暖的气息,传达出一种生机与和谐。
- 对仗:诗中“盛德”与“柔风”、“省耕”与“效驾”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丰收的期待,展现了自然和人类劳动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田间歌声: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劳动的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盛德”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农业的繁荣
- B. 国家和社会的繁荣
- C. 个人的品德
-
“省耕”指的是什么?
- A. 休息
- B. 停止耕作
- C. 新的耕作方式
-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战争的渴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司马光的诗更侧重于农民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动荡,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两者虽同为春天的题材,但情感基调和主题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