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哀诗·屈平》

时间: 2025-01-14 11:49:09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

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玉徒为洁,幽兰未谓芳。
穷羞事令尹,疏不忘怀王。
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
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

白话文翻译:

白玉虽然洁白,却不代表它有香气;幽兰花虽美,却未必芳香。
穷困的羞辱使我与权臣相交,却不能忘怀故国的王。
冤屈的骨骼在寒冷的水边消融,忠诚的灵魂换回了故乡。
只剩下楚辞在,仍然与阳光争辉。

注释:

  • 白玉:洁白无瑕的玉石,象征纯洁。
  • 幽兰:一种兰花,常用来比喻高雅而不俗。
  • 穷羞:困窘和羞辱的处境。
  • 令尹:古代指地方官员,此处指权臣。
  • 怀王:指屈原的国君,怀王,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 冤骨:指受到不公正待遇而死去的人。
  • 寒渚:寒冷的水边,渚指水边小洲。
  • 忠魂:忠诚的灵魂,指屈原的精神。
  • 楚辞:古代楚国的诗歌,屈原的代表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纂的《资治通鉴》而闻名,倡导理学与实用主义。其诗词风格朴实,关注现实与历史。

创作背景:

《五哀诗·屈平》是司马光为屈原所作,表达对屈原忠诚与悲惨命运的哀悼,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屈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一生的钦佩与惋惜。首联通过对“白玉”和“幽兰”的比喻,传达了表面美丽的事物未必有内在的芬芳,暗示了屈原虽才华横溢,却遭到误解与排斥。接下来的两联,诗人以“穷羞”与“冤骨”反映屈原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他对故国的忠诚与对理想的执着。结尾两句“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则用“楚辞”象征屈原的精神仍在,显示了其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与影响力,尽管屈原遭受了悲惨的命运,但他的忠诚与才华依然为后人所铭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徒为洁:白玉的洁白仅是表象,没有任何内涵。
  • 幽兰未谓芳:幽兰虽然优雅,但并不一定散发香气,暗喻屈原的才华未被世人认可。
  • 穷羞事令尹:屈原身处困境,受权臣所辱,表露出他内心的屈辱。
  • 疏不忘怀王:即使身处困境,屈原始终怀念自己的国君,表现出忠诚。
  • 冤骨销寒渚:屈原的冤屈和死去的灵魂在寒冷的水边消失,象征着他的悲惨命运。
  • 忠魂换旧乡:忠诚的灵魂回到故乡,寄托对故国的思念。
  • 空余楚辞在:虽然屈原已去,但他的诗歌依然存在。
  • 犹与日争光:屈原的作品和精神依然光辉灿烂,体现出历史的永恒与影响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玉与幽兰比喻人,暗示表面美丽与内心无奈。
  • 对仗:如“冤骨销寒渚,忠魂换旧乡”,增强诗的韵律感。
  • 夸张:表现楚辞与日争光的意象,突显屈原的伟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屈原的崇敬与哀悼,揭示了忠诚与才华在历史中的悲剧,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人物深切的同情。

意象分析:

  • 白玉:象征纯洁与美好,反映屈原的高洁品质。
  • 幽兰:代表高雅与不俗,暗示屈原的独特才华。
  • 冤骨:象征屈原遭受的不公。
  • 忠魂:代表屈原的忠诚与理想。
  • 楚辞:象征屈原的文学成就,代表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玉和幽兰分别象征什么?

    • A. 纯洁与高雅
    • B. 美丽与丑陋
    • C. 忠诚与背叛
    • D. 富贵与贫穷
  2. 诗中“忠魂换旧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国的思念
    • B. 对权臣的怨恨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死亡的恐惧
  3.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楚辞”,代表了什么?

    • A. 屈原的悲惨命运
    • B. 诗人的个人情感
    • C. 屈原的文学成就与影响
    • D. 时代的变迁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他的理想与忠诚。
  • 杜甫的《春望》,同样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忠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体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但司马光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哀悼,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饮酒作乐的洒脱。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了解司马光的历史观与文学成就。
  • 《楚辞》:深入理解屈原的文学贡献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