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
时间: 2025-01-19 17:3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敕使穿云破湿苔,
水边坐石更行杯。
翩翩野鹤飞如舞,
冉冉岩花笑不来。
乱木交柯盘圣井,
数峰削玉并仙台。
平明绝顶穷幽讨,
更上青城望一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城山的美丽景色和悠然的心境。开头提到有命令的使者穿越云层,脚下湿润的苔藓被踩破,水边坐在石头上再饮一杯。接着描绘了野鹤翩翩起舞,岩边的花儿却慢慢凋谢,似乎在感叹什么。接下来,诗人描写了交错的树木环绕着圣井,几座高峰像削成的玉石一样,宛如仙界的台地。最后,诗人表示要在明亮的绝顶穷尽幽深的探讨,再次向青城山的美景望去。
注释:
- 敕使:指皇帝派遣的使者。
- 穿云:指穿过云层。
- 湿苔:湿润的苔藓。
- 翩翩:形容舞动的样子,轻盈优雅。
- 冉冉:慢慢地、逐渐地。
- 乱木交柯:树木杂乱地交错生长,形成复杂的景象。
- 削玉:形容山峰高耸挺拔,像玉石一样光滑。
- 绝顶:山的最高点。
- 穷幽讨:深入幽静的地方探讨。
典故解析:
青城山为道教名山,代表着清幽和隐逸,诗中提到的“圣井”与“仙台”均与道教文化相关,象征着高洁的精神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青城山游览之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汪元量的《青城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独特的意象,展现了青城山的风光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以“敕使穿云”引入,立即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同时,诗中运用“湿苔”和“水边坐石”这样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青城山的自然风貌,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接下来,飞舞的野鹤与岩花的对比,似乎在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更为重要的是,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乱木交柯”和“数峰削玉”的意象,进一步提升了景物的层次感,使得青城山的高耸与神秘更加鲜明。
最后一句“更上青城望一回”,不仅是对美景的渴望,也是对心灵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与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敕使穿云破湿苔:以使者的行动引入,展示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 水边坐石更行杯:描绘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一种悠闲的心境。
- 翩翩野鹤飞如舞:通过比喻,表现鹤的优雅与自由。
- 冉冉岩花笑不来:岩边的花儿慢慢凋谢,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乱木交柯盘圣井:树木的交错生长与圣井的结合,形成一种自然与神秘的和谐。
- 数峰削玉并仙台:形容山峰的美丽与神圣,暗示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 平明绝顶穷幽讨:表达了对山顶的追求,体现了探索与思考的精神。
- 更上青城望一回:结束时的再次展望,强调了对美好景致的渴望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数峰削玉”,将山峰比作玉石,形象生动。
- 拟人:岩花“笑不来”,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青城山的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高洁理想的追求。诗中表现出一种超脱凡俗的心境和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城山:象征清幽、隐逸之地。
- 野鹤:象征自由与超脱。
- 岩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圣井:象征神圣与灵性。
- 山峰:象征高远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翩翩野鹤”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鹤的优雅
- B. 山的高耸
- C. 水的清澈
- D. 花的凋零
-
“数峰削玉”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山的神圣
- B. 水的流动
- C. 花的美丽
- D. 使者的到来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世俗的厌倦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理想的追求
-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
- 王维的《鹿柴》:注重静谧与和谐的意境,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汪元量的追求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