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信公》
时间: 2025-01-01 13:54:31意思解释
挽文信公
原文展示:
厓山擒得到燕山,此老从容就义难。
生愧夷齐尚周粟,死同巡远只唐官。
雪平绝塞魂何在,月满通衢骨未寒。
一剑故知公所欠,要留青史与人看。
白话文翻译:
在厓山捉住了燕山,这位老人镇定自若地选择了就义,实在令人感到羞愧,连夷齐尚且为周的粮食而生存,而他死后却和巡远的唐官无异。
在雪白的平原和绝塞的地方,灵魂何在?在月光照耀的通衢之地,他的骨骼尚未冰冷。
这把剑是故知对他的亏欠,应该留给青史,让后人瞻仰。
注释:
- 厓山:古地名,与燕山相对,指代一个重要的历史地点。
- 就义:指选择牺牲自己,表现出壮烈的气概。
- 夷齐: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名将,代表了忠诚和义气。
- 巡远:指的是唐代的官员,象征着世俗的权利和地位。
- 青史:指历史上的记载,象征着名声和后世的评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其作品多关注历史人物,情感真挚,善于通过历史事件反映人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汪元量对文信公的追悼,文信公是一位忠臣,其壮烈就义令作者感慨万千,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其的敬仰和哀思。
诗歌鉴赏:
《挽文信公》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悼亡诗,诗中通过对文信公的描写,展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不屈精神。诗的开头,作者以“厓山擒得到燕山”引入,暗示了历史的巨大变迁和英雄的牺牲。接着,通过与夷齐的对比,表现出文信公的崇高品德,强调了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中间部分提到“雪平绝塞魂何在”,表现出对文信公灵魂归处的疑惑和对他牺牲的惋惜。最后一句“一剑故知公所欠”则是对文信公的怀念与承诺,寓意着留名青史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表现出对忠义的深刻思考,彰显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令读者在感慨之余,深思历史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厓山擒得到燕山,此老从容就义难。
描绘文信公在厓山就义时的从容态度,表现出他的坚定与勇气。 -
生愧夷齐尚周粟,死同巡远只唐官。
通过对比,表达出对文信公的敬仰与自身的羞愧,强调他选择的高尚与和平庸的世俗官员的对比。 -
雪平绝塞魂何在,月满通衢骨未寒。
诗人在此表现出对文信公灵魂归处的惋惜,月光照耀下的景象与他的牺牲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其壮烈的精神。 -
一剑故知公所欠,要留青史与人看。
最后一句强调了对文信公的怀念与承诺,要将他的事迹留在历史之上,传颂给后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愧夷齐尚周粟,死同巡远只唐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忠义与历史相联系,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 象征:例如“一剑”象征着对文信公的追忆与敬仰,寓意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文信公的追悼,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崇尚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道德的崇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厓山:象征历史的重大时刻。
- 雪平:象征纯洁与牺牲。
- 月满通衢:象征荣耀与永恒的记忆。
- 一剑:象征忠贞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汪元量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一剑故知公所欠”中的“一剑”象征什么?
- A) 恨意
- B) 忠诚
- C) 权力
- D) 财富
答案:
- B) 宋代
- B) 忠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汪元量的《挽文信公》更侧重于对忠义的追忆,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