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钱石竹道傍秋,
翠带红裙马上讴。
无限小儿齐拍手,
山公又作习池游。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道路旁,金钱石竹盛开,
骑马的人们身穿碧绿的腰带和红裙,欢快地唱着歌。
无数的小孩儿在一旁拍手欢呼,
而山公又在池塘边嬉戏游玩。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钱石竹:一种秋天开花的植物,花色金黄,形似金钱,象征富贵。
- 翠带红裙:形容骑马者的服饰色彩鲜艳,充满生气。
- 山公:指山中的猿猴,常用作童话或诗歌中的人物,象征天真和欢快。
- 习池游:习,指习惯;池游,即在池塘中游玩。
典故解析:
- 秋天:在中国文化中,秋天常常象征着丰收与成熟,诗中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欢乐的氛围。
- 山公:猿猴常被视为灵动、顽皮的象征,体现了自然与童趣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深受后人推崇,常以豪放、旷达著称。苏轼在仕途上经历了起伏,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奉和成伯兼戏禹功》作于苏轼与友人相聚之际,借助秋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生活的愉悦与童趣,反映了朋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儿童的欢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童趣的向往。开篇的“金钱石竹道傍秋”,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金钱石竹的盛开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富饶。接下来的“翠带红裙马上讴”,则通过生动的色彩描写,传达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诗中“小儿齐拍手”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儿童的纯真与快乐,而最后一句“山公又作习池游”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仿佛让人置身于这欢快的场景之中。
整首诗不仅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童真的热爱。苏轼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动作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得画面感十分强烈,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情绪,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钱石竹道傍秋:秋天的道路旁,金钱石竹开得正盛,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翠带红裙马上讴:骑马的人穿着鲜艳的衣服,欢快地唱歌,体现了一种生动的场景。
- 无限小儿齐拍手:无数的小孩们在欢呼,表现出他们的快乐与无忧无虑。
- 山公又作习池游:山中的猿猴又在池塘边玩耍,象征着自然的欢乐和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金钱石竹的盛开象征着丰收与富贵。
- 拟人:山公的嬉戏表现了灵动与活泼。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儿童的欢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体现了自然与人、童趣与生活的和谐,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钱石竹:象征着富贵与生命力。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丰收与宁静。
-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快乐。
- 山公:象征自然中的活泼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钱石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
“翠带红裙”描述的是谁的服饰? A. 小儿
B. 骑马的人
C. 山公
D. 诗人 -
诗中表现欢乐的意象有哪些? A. 金钱石竹
B. 小儿拍手
C. 秋天的景色
D. 山公嬉戏
答案:
- A
- B
- B,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秋词》 - 刘长卿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奉和成伯兼戏禹功》与杜甫的《秋夕》,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苏轼的作品更加注重欢乐与童趣,而杜甫则在秋天中融入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慨,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集》 - 苏轼
- 《宋诗三百首》 - 编者不详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编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