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10:04:40

浮玉山头日日风,涌金门外已春融。

二年鱼鸟浑相识,三月莺花付与公。

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

何人织得相思字,寄与江边北向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玉山头日日风,涌金门外已春融。
二年鱼鸟浑相识,三月莺花付与公。
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
何人织得相思字,寄与江边北向鸿。

白话文翻译:

在浮玉山的山顶上,日复一日的风吹拂着;金门外的春天已经融化。经过两年的时光,鱼和鸟似乎彼此都认识了;三月的莺花也都交给了你。剩下的只看新翻的眉头,似乎要让人昏迷;不应当因为离别而泪流满面,脸上的红晕也不该消散。谁能把相思的字句织成,寄给江边北飞的鸿雁呢?

注释:

  • 浮玉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形容山的美丽。
  • 金门:古代地名,指海运通道的入口。
  • 鱼鸟相识:形容自然界生物的和谐共处。
  • 莺花:指春天的鸟鸣和花开,象征生机。
  • 眉倒晕:形容因情思而眉头紧锁,神情恍惚。

典故解析:

  • 相思: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既可以是男女之情,也可以是对故乡的眷恋。
  • 鸿雁:古时常用来比喻书信或思念的寄托,鸿雁被视为传递情感的信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被称为“苏东坡”。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南渡后,对故乡钱塘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开篇“浮玉山头日日风”,用清新的意象描绘出山顶的风景,设置了一个春意盎然的氛围,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接着“涌金门外已春融”,映衬出春天的到来,加深了对故乡的怀念。

“二年鱼鸟浑相识”,诗人通过生物的和谐共处,隐喻自己与故乡的亲近与熟悉,时间的流逝使得自然界的生物也相互了解。诗中提到的“莺花付与公”,则是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接下来的“剩看新翻眉倒晕”,通过“眉”字传达出因思念而生的复杂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失落。最后两句“何人织得相思字,寄与江边北向鸿”,则将思念的情感寄托于鸿雁,期待能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远方的亲人,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玉山头日日风:表达了山顶的风景和日常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2. 涌金门外已春融: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暗示了对故乡春天的向往。
  3. 二年鱼鸟浑相识:时间的积累使得自然界的生物能够彼此认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4. 三月莺花付与公:春天的莺鸟和花朵,意在传递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5. 剩看新翻眉倒晕:因思念而皱眉,表现出内心的困扰。
  6. 未应泣别脸消红:因离别而流泪的情感,强调思念与分离的痛苦。
  7. 何人织得相思字:表达对能够寄托思念之情的渴望。
  8. 寄与江边北向鸿:利用鸿雁作为信使,传递自己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织成字句,形象生动。
  • 拟人:将鱼鸟的相识赋予人性,营造了和谐的自然氛围。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莺花”与“鱼鸟”,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亲人情感的寄托。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惆怅,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玉山:象征美丽与安宁,反映诗人的理想与向往。
  • 金门:象征通往新生活的希望与生机。
  • 鱼鸟:象征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莺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反映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浮玉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诗人的故乡
    B. 山的名称
    C. 一个虚构的地方
    D. 海边的山

  2. “何人织得相思字”中的“相思”主要指什么?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朋友的思念

  3. 诗中“莺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萧瑟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热情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远行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描绘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东坡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轼与他的诗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