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时间: 2025-01-19 19:52:20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作者:苏轼 〔宋代〕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雨天昏暗,初时还以为是夜晚,风一阵吹来,便告知我天要放晴。淡淡的云彩斜斜地照耀在明亮的山峦上。细细的草丛和柔软的沙子,溪路上马蹄轻轻地践踏过。酒醒之后仍感到困倦,梦中的美好事物却无法实现。蓝桥在哪里寻找那云中的仙子呢?只有那多情的流水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注释

  • 雨暗:雨天阴暗的天气。
  • 初疑夜:起初还以为是夜晚。
  • 风回便报晴:风一阵吹来,便知天要好转。
  • 淡云斜照:轻薄的云彩倾斜着映照在山上。
  • 细草软沙:溪边的细草和柔软的沙子。
  • 卯酒:早晨喝的酒。
  • 仙材梦不成:梦想中的美好事物未能实现。
  • 蓝桥:传说中的仙境或理想的栖息地。
  • 多情流水:感情丰富的流水,象征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以豪放、清新著称,内容多涉及人生哲理、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南歌子》创作于苏轼的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感。此时的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心中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南歌子》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部分,诗人以“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似乎借此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雨后的清晨,云彩斜照,山明水秀,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细草和软沙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柔美,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轻松而悠然。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感受到的困惑与失落逐渐显现。以“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仿佛在说,虽然生活中有美好,但理想的追求却总是无法实现。最后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则带有淡淡的忧伤,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情,但同时也成为了诗人行走人生路上的唯一伴侣。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使整首词浸润在一种深邃而感伤的情绪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暗初疑夜:描绘了阴雨天气,给人一种夜晚的错觉,表现出天气的压抑感。
  2. 风回便报晴:风的转动预示着天气即将好转,象征着希望的出现。
  3. 淡云斜照著山明:轻云斜照,山景清晰,展现了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
  4.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细草与沙滩之间的溪路,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
  5. 卯酒醒还困:早晨饮酒后仍感到困倦,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疲惫。
  6. 仙材梦不成:理想的美好事物未能实现,反映出内心的失落。
  7. 蓝桥何处觅云英:寻找理想境地与美好事物的渴望,带有一丝迷茫。
  8.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流水虽无情,但成为了诗人唯一的陪伴,含有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多情流水”比喻陪伴,以增加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将流水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在孤独与困惑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忧郁与困境。
  • :代表变化与希望。
  • :象征梦幻与理想。
  • 草、沙:自然的柔美,表现安宁。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同时也是陪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卯酒醒还困”是指什么?
    A. 醒来后喝酒
    B. 酒醒后仍感到困倦
    C. 酒醉后迷糊
    D. 酒未醒

  2. 诗人寻找的“云英”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理想
    B. 现实的困境
    C. 自然风光
    D. 友情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轼的《南歌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生活的思考,但苏轼的词更为豪放,而李清照的则显得细腻而感伤。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均有独特的表现,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