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咄咄书空恨,悠悠避世心。
秋兼秋树乱,病兴夕阳深。
藓壁朝阴早,蓬门夜气侵。
亲月长不见,多难更相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因对空虚的书卷感到怨恨,心中渴望逃避世俗纷扰。秋天带来了凋零的树木,病痛加重了对夕阳的感慨。清晨的阴影早早照在苔藓覆盖的墙壁上,夜晚的寒气侵入简陋的草门。最挂念的亲友却难以见面,生活的艰难让彼此的相寻变得更加困难。
注释
- 咄咄:表示一种急切或哀叹的语气,这里暗示着对现实的感慨。
- 书空恨:指的是对空虚的书卷和知识的怨恨,象征着知识的无用。
- 悠悠:形容心情的沉静、悠长,表示诗人对世事的逃避。
- 秋兼秋树乱:秋天的景象与树木的凋零相互交织,表现出时光流逝的无情。
- 藓壁:苔藓覆盖的墙壁,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环境的荒凉。
- 蓬门:简陋的草门,象征隐居的生活。
- 亲月:指亲友,表明对亲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全泰,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年不详。汪全泰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面对社会变迁与个人遭遇,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咄咄》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咄咄书空恨”便直击心灵,表明诗人对书本知识的质疑与无奈,暗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无用。接下来“悠悠避世心”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渴望逃离繁杂的世俗,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中“秋兼秋树乱”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树木的凋零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忧愁。随着“病兴夕阳深”,夕阳的余晖让人倍感孤独,暗示着生命的衰竭与对过往的怀念。
“藓壁朝阴早,蓬门夜气侵”用意象描绘出诗人的隐居生活,苔藓墙壁和草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荒凉。“亲月长不见”则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思念,最后一句“多难更相寻”更是将诗人的心情推向了顶峰,表现了对亲情的渴望与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咄咄书空恨:对书本知识的怨恨,感到无用。
- 悠悠避世心:渴望逃避世俗纷扰的心态。
- 秋兼秋树乱:秋天的景象与树木的凋零,象征时光无情。
- 病兴夕阳深:病痛加重对夕阳的感慨,暗示生命的脆弱。
- 藓壁朝阴早:苔藓覆盖的墙壁,象征岁月的流逝。
- 蓬门夜气侵:简陋的草门,显示隐居的生活环境。
- 亲月长不见:思念亲友,表达孤独感。
- 多难更相寻:生活的艰难使得相见变得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书空”比喻知识的空虚。
- 意象:描绘秋天、夕阳、苔藓墙等,营造出孤独而凄凉的氛围。
- 对仗:如“亲月长不见,多难更相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世俗的逃避,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 书空:象征对知识的失望。
- 秋树:表现生命的无常和凋零。
- 夕阳:象征生命的终结与孤独。
- 藓壁:岁月的痕迹与沉重的孤独。
- 蓬门:隐居的象征,体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咄咄书空恨”中的“书空”是什么意思?
- A. 书籍的空虚
- B. 书本的价值
- C. 书籍的数量
-
诗中“亲月长不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亲友的思念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未来的期待
-
“藓壁朝阴早,蓬门夜气侵”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繁华的城市
- B. 荒凉的隐居生活
- C. 热闹的集市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亲情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对兄弟的思念与生活的艰辛。
诗词对比
- 汪全泰的《咄咄》与李白的《静夜思》: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但《咄咄》更多地反映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逃避,而《静夜思》则聚焦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全泰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