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平乐至阳朔》
时间: 2025-01-19 18:51: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门椰树风骚骚,临贺故城天半高。
猺姬雨种作芦寨,洞客星居开石窑。
伐船朝从浦口入,惨澹中流日将黑。
清霜暗下独鹳巢,野火潜烧老猿窟。
山根泊时寒浪清,榜人夜食当明星。
木瘤浸泉苦药气,石乳挂岩枯笋形。
幽景凄凄兴无极,前头秋阴滩声急。
客子淹留惟暂时,明晨更下湘源驿。
白话文翻译
在岭门的椰树旁,微风轻拂,临贺的故城高耸在半空。
猺姬在雨中播种,建起了芦苇寨,洞里的客人像星星一样居住在石窑中。
清晨,我乘船从浦口驶入,水面上浮现出惨淡的光影,太阳即将沉入水中。
霜降时分,孤鹳栖息在暗淡的树巢中,野火悄然吞噬着老猿的洞窟。
山根处的泊船时,寒冷的波浪清澈,夜晚的食客在星空下用餐。
木瘤浸泡在泉水中散发着苦药的气息,石乳悬挂在岩石上,形似枯干的竹笋。
幽静的景色让人感到无尽的凄凉,前方秋天的阴影中潮声急促。
旅客在此滞留不过短暂一时,明晨将继续前往湘源驿。
注释
- 岭门:指岭南的门户,象征南方的入境之地。
- 猺姬:一种少数民族,相关于南方的文化。
- 清霜:指秋冬时节的霜气,象征寒冷。
- 鹳巢:鹳是一种鸟,栖息在高处,暗示孤独。
- 木瘤:指一种生长在树上的病害,浸水后有药用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全泰(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游历南方,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发平乐至阳朔》创作于汪全泰游历阳朔时,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表达了对南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该诗描绘了阳朔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岭南风光的深刻感受。开篇以椰树和故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开阔的画面,随后逐渐转入对猺姬、洞客的描绘,这些地方特色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诗中多处运用意象和意境交融的手法,如“清霜暗下独鹳巢”,既表现了自然的静谧,又隐喻了孤独。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旅途的无奈感,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一句“明晨更下湘源驿”则带有一种即将离去的惆怅,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一个闭合的轮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岭门椰树风骚骚:描绘了岭南的椰树在风中摇曳的情景。
- 临贺故城天半高:指临贺的古城巍峨高耸,象征历史的沉淀。
- 猺姬雨种作芦寨:展现了少数民族在雨中忙碌的生活场景。
- 洞客星居开石窑:洞中居民如星星般点缀,体现生活的宁静。
- 伐船朝从浦口入:描写诗人清晨乘船的情景,带来一种清新的气息。
- 惨澹中流日将黑:表现出水面上的昏暗,暗示着日落的临近。
- 清霜暗下独鹳巢:孤鹳栖息,隐喻孤独的心情。
- 野火潜烧老猿窟: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象征生活的艰难。
- 山根泊时寒浪清:描绘船只停泊的安静氛围。
- 榜人夜食当明星:在星空下用餐,体现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木瘤浸泉苦药气:自然环境中药草的气息,暗示生命的苦涩。
- 石乳挂岩枯笋形:岩石上的石乳形态独特,象征生命的坚韧。
- 幽景凄凄兴无极:幽静的环境中情感得以无限延展。
- 前头秋阴滩声急:前方潮声急促,暗示时间的流逝。
- 客子淹留惟暂时:表达了旅人的短暂停留。
- 明晨更下湘源驿:将要启程,令人感到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乳挂岩枯笋形”,将石乳比作枯笋,形象生动。
- 拟人:如“清霜暗下”,赋予霜以动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短暂旅途的感慨,透过自然景色折射出人文情怀,展现出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椰树:象征南方的热带风情,代表生命的蓬勃。
- 猺姬:反映当地民族文化,增添了地方色彩。
- 鹳巢:象征孤独和宁静,表达内心的情感状态。
- 野火:象征自然的破坏与生命的艰难。
- 秋阴:代表时间的流逝,暗含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岭门椰树风骚骚中“风骚”的意思是: A. 风大
B. 风雅
C. 风情
D. 风声 -
诗中提到的“猺姬”指的是: A. 一种鸟
B. 一种少数民族
C. 一种花
D. 一种树 -
明晨更下湘源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留恋
B. 欢喜
C. 愤怒
D. 绝望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月亮的意象,展示了孤独与酒的结合,情感更加奔放,与汪全泰的悠远情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