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冢二首》

时间: 2025-01-07 18:40:24

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

墦间夜半分珠玉,犹是当时乞祭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冢二首
王安石

埋没残碑草自春,
旋风时出地中尘。
墦间夜半分珠玉,
犹是当时乞祭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被埋没的残碑,春草自生,时而有旋风将地中的尘土吹起。夜深人静时,墓地中闪烁着如同珠玉般的光辉,这依旧是当年为逝者祭祀的人们所留下的痕迹。

注释:

  • 埋没:被掩埋、遮盖。
  • 残碑:毁坏的碑刻,指已经不完整的墓碑。
  • 草自春:春天自然生长的草,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旋风:突如其来的风,寓意变幻无常。
  • 墦间:墓地之间。
  • 夜半:指夜深,象征宁静和神秘。
  • 乞祭人:为逝者祭祀的人,体现人们对先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行新政,致力于国家强盛和民生改善。王安石的诗词风格多样,善于通过清晰的意象表达历史的深意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破冢二首》创作于王安石晚年,表达了对历史、生命、逝去的思考。随着个人经历的积累,他对人世间的变迁和生死的思考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破冢二首》通过描绘一处被遗忘的墓地,勾勒出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诗中“埋没残碑”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人事的变迁,碑虽残破却依然存在,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在春天的生机中,草木自生,暗喻着新生与旧亡之间的循环。旋风吹起的尘土,则渗透出一种时光的流逝与无常。夜半的珠玉光辉,既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对生者的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思考生死的意义。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王安石对历史和人生命运的深邃思考,令人感慨万千。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既是对个人生命的反思,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埋没残碑草自春:埋没的残碑与春天生长的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沉淀。
  2. 旋风时出地中尘:旋风象征着不可预测的变化,地中尘土则是历史遗留的痕迹。
  3. 墦间夜半分珠玉:夜间的光芒如同珠玉,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神秘。
  4. 犹是当时乞祭人:祭祀者的存在,反映出人们对逝去的追思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辉比作珠玉,表现出对逝者的庄重与敬意。
  • 拟人:赋予草木生命,体现出自然的生生不息。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出对逝去的追忆与对生者的警示。诗人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碑:象征历史的遗迹与人类的记忆。
  • :代表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循环。
  • 旋风:暗示着命运的变幻无常。
  • 珠玉:象征着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破冢二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2. 诗中“埋没残碑草自春”意在表达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延续
    c) 墓地的冷清

  3. “旋风时出地中尘”中的“旋风”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无常与变化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b) 王安石
  2. b) 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延续
  3. b) 无常与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破冢二首》均表达了对生命与历史的感慨,但《登高》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破冢二首》则更加强调历史的沉思与生命的轮回。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1. 《王安石诗文集》
  2. 《宋代文学概论》
  3.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