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晏望驿释舟走信州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病起行山山更险,下穷溪谷上通天。
乘高欲作东南望,青壁松杉满我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因病而起,走上山路,山路更加险峻;进一步深入,溪谷的尽头通往高天。站在高处,想要向东南方眺望,只见青翠的山壁和松柏树木满眼都是。
注释
- 病起:因生病而起身,此处指诗人因病未愈,勉强出行。
- 行山:走山路,行进于山间。
- 下穷溪谷:深入低洼的溪谷。
- 上通天:形容山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极高的感觉。
- 乘高:站在高处。
- 欲作:想要去做某事。
- 东南望:朝东南方眺望。
- 青壁松杉:形容青色的山壁和松树、杉树,营造出一幅自然的景象。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东南望”可能暗示对家乡或故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是“变法派”的代表。王安石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王安石晚年,诗人在健康不佳的情况下仍坚持出行,可能是在某次旅行中写下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晏望驿释舟走信州》展现了他在病中出行的艰辛与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诗的开头“病起行山山更险”直接表明了诗人因病而踏上更为险峻的山路,既显现出他身体的不适,也暗示出他对生活的坚韧态度。接下来的“下穷溪谷上通天”,将山的高低起伏形象化,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险恶。在描述自然景观时,王安石运用了“乘高欲作东南望”的意象,表达了他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而诗的最后一句“青壁松杉满我前”则以生动的景象结尾,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所见的青翠山壁和松杉树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病痛中依然坚持探索的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病起行山山更险”:因病而起,行走在更险峻的山路上,体现了诗人的不屈意志。
- “下穷溪谷上通天”:深入溪谷,向上则仰望高天,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壮丽。
- “乘高欲作东南望”:站在高处,想要朝东南方向眺望,暗含了对故土的思念。
- “青壁松杉满我前”:描绘眼前的青色山壁和松树,营造出静谧的自然景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路的险峻比作病痛的折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因病带来的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的领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山:象征艰难与挑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溪谷:代表了幽静与险恶的自然环境。
- 青壁松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生机,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病起”指的是?
- A. 生病后起身
- B. 生病前起身
- C. 生病时不动
- D. 生病后卧床
-
诗中“东南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向往
- B. 对家乡的思念
- C. 对未来的憧憬
- D. 对生命的无奈
-
诗中描绘的“青壁松杉”给人什么感觉?
- A. 寂寞
- B. 宁静与生机
- C. 绝望
- D. 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山水诗均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表达个人经历与情感,而李白的诗则更显豪放与奔放。王安石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词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