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六年三月初三日迎銮献诗召试行宫谢恩恭纪》
时间: 2025-01-04 11:4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广学开书院,仁垂圣主恩。
愚臣忝诗赋,新渥照乾坤。
荷宠乘佳节,披香捧至尊。
奋飞超等级,再拜挹余樽。
北阙晴光动,东方喜气繁。
欢娱保历代,礼异贲丘园。
雅量涵高远,多荣及子孙。
因歌大君德,煦育及春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迎接皇帝的盛大场面,表达了对皇帝仁德的感激。诗人提到开设书院,彰显皇帝的恩泽。自己虽愚钝,但愿意尽力赋诗以报恩。借着这个佳节,载着香气,恭敬地捧着皇帝的至尊之位。诗人希望能超越级别,再次向皇帝敬酒。北方的晴空让人振奋,东方的喜气洋洋。欢庆的气氛能够延续到后代,礼乐也与丘园的美好景象不相上下。作者赞美皇帝的宽容和高远的志向,希望能使子孙后代都能享有荣光。最后,歌颂皇帝的德行,像春天一样温暖滋润万物。
注释:
- 广学:指广泛地学习和传播知识。
- 仁垂:仁德的恩泽流传。
- 愚臣:谦称自己是愚笨的臣子。
- 新渥:新得到的恩泽,如同大雨滋润大地。
- 荷宠:承受皇帝的宠爱。
- 披香:披上香气,象征尊贵的身份和场合。
- 挹余樽:敬酒,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 北阙:指北方的皇宫。
- 礼异贲丘园:礼仪不同于丘园的景象,表示盛大。
- 雅量:高雅的器量。
- 煦育:温暖地滋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杰,清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以诗文见长,风格清新而雅致。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乾隆十六年,正值清代盛世,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皇帝的感激与赞美,反映了当时官员对皇权的忠诚与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皇帝的尊敬与赞美,展现了清代官员对皇权的崇拜和感恩之情。首联“广学开书院,仁垂圣主恩”直接表达了皇帝为国家文化教育所做的贡献,诗人通过“愚臣”的自谦,强调了自己对皇帝恩泽的感激。而“新渥照乾坤”则描绘了皇帝恩泽如春雨般滋润大地,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诗中“荷宠乘佳节”与“披香捧至尊”体现了迎接皇帝的盛大场面,增强了诗的仪式感。
诗的后半部分更是通过描绘北方的晴光和东方的喜气,营造出一种欢庆的氛围,显示出国泰民安的景象。诗人借此祝愿欢娱能够延续下去,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最后,诗人强调了皇帝高雅的器量和对后代的影响,透出一种对皇权的赞美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讲究,表现出清代诗歌的风格特征,既有政治上的忠诚,又有文化层面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的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广学开书院:开设书院以传播知识。
- 仁垂圣主恩:皇帝的仁德恩泽普遍流传。
- 愚臣忝诗赋:我这个愚笨的臣子,敢于作诗以表达谢意。
- 新渥照乾坤:新得到的恩泽如同阳光普照大地。
- 荷宠乘佳节:承受皇帝的宠爱,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
- 披香捧至尊:身披香气,恭敬地捧着皇帝的尊位。
- 奋飞超等级:希望能超越等级的限制。
- 再拜挹余樽:再次向皇帝敬酒。
- 北阙晴光动:北方的皇宫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
- 东方喜气繁:东方的喜庆气氛愈加繁盛。
- 欢娱保历代:欢庆的氛围能够延续到未来的朝代。
- 礼异贲丘园:礼仪的盛大不同于丘园的景象。
- 雅量涵高远:宽广的器量,包容高远的志向。
- 多荣及子孙:这种荣光能够传递给后代。
- 因歌大君德:因此歌颂皇帝的德行。
- 煦育及春温:如春日般温暖滋润万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广学开书院”与“仁垂圣主恩”形成对仗,使得诗意更加生动。
- 比喻:将皇帝的恩泽比作春雨,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皇帝仁德的感激,体现出清代官员对皇权的忠诚与对国家繁荣的期盼,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院:象征知识与文化的传播。
- 仁德:象征皇帝的宽厚与仁爱。
- 清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 香气:象征尊贵与喜庆。
- 春温:象征温暖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愚臣”是指什么? A. 聪明的臣子
B. 自谦的称呼
C. 其他国家的臣子 -
“荷宠”在诗中指的是: A. 受到皇帝的宠爱
B. 承担重任
C. 受到百姓的爱戴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百姓的赞美
B. 对皇帝的感激与祝愿
C. 对文化的追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希望,与柴杰的这首诗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