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孙欢伯大令寿,以其先人子和先生义钧所绘吴门清荫禅院延秋雅集图遗卷索题》
时间: 2025-01-04 07:0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借酒寻欢,携筇选胜,烟波自结鸥盟。
梵宇尘空,苔痕略扫闲庭。
疏华点染清凉界,悟时禅,鼻观香生。
好光阴。文宴流连,想像承平。
而今莫说南朝寺,叹江山半壁,地棘天荆。
耆旧风流,惟馀劫后丹青。
苏台鹿走无人问,怕伤时佛泪先零。
任萧萧,万叶梧桐,做尽秋声。
白话文翻译:
借着酒来寻欢作乐,手持竹杖选择胜地,烟波之间自成鸥鸟的盟约。
禅院的梵宇尘埃轻浮,苔藓痕迹略微扫清了闲庭。
稀疏的花影点染了清凉的境界,领悟时光的禅意,鼻间闻着香气的生发。
美好的光阴,文人的宴席流连忘返,想象着太平盛世的景象。
如今不必再提南朝的寺庙,惋惜的是江山已半面凋零,地上荆棘,天空也满是荆棘。
耆旧的风流人物,唯剩下劫后留下的丹青。
苏州台上,鹿群走过无人问津,恐怕伤了时光,佛陀的泪水早已悄然滴落。
任凭秋风萧萧,万叶梧桐,尽情奏响秋天的乐章。
注释:
- 借酒寻欢:借助酒来寻求快乐。
- 携筇:手持竹杖,表示游玩或出游。
- 梵宇:指佛教的寺院。
- 苔痕:苔藓的痕迹,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庭院的清闲。
- 疏华:稀疏的花影。
- 悟时禅:领悟时光的禅理。
- 耆旧:年长的老者。
- 丹青:古代的绘画,指艺术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燮清(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山水、禅境,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黄燮清为孙欢伯大令祝寿之际,结合吴门清荫禅院的秋季雅集图而作。诗中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高阳台》展现了黄燮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诗人以“借酒寻欢,携筇选胜”引入,表现出一种游山玩水、放松心情的状态,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接着,“梵宇尘空,苔痕略扫闲庭”通过对禅院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似乎在告诉读者,人生的烦恼可以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而得到缓解。
而“好光阴。文宴流连,想像承平”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和平盛世的向往。诗人不再提及南朝寺的辉煌,感叹如今的江山已半壁凋零,这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状的忧虑。最后几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表现出一种对过往风华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致描绘,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使得作品在韵律与情感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借酒寻欢:通过饮酒来寻找快乐。
- 携筇选胜:手持竹杖,选择游玩的胜地。
- 烟波自结鸥盟:在烟波浩渺中,和鸥鸟结成友谊。
- 梵宇尘空:禅院的宇宙清净无尘。
- 苔痕略扫闲庭:庭院中的苔藓痕迹已被轻轻扫去,显得清闲。
- 疏华点染清凉界:稀疏的花影点缀了清凉的境界。
- 悟时禅,鼻观香生:领悟时光的禅理,鼻间感受香气的生发。
- 好光阴:美好的时光。
- 文宴流连,想像承平:文人的宴席令人留恋,想象着太平盛世。
- 而今莫说南朝寺:如今不必再提南朝的寺庙。
- 叹江山半壁,地棘天荆:感叹江山只剩半壁,地上荆棘,天空也满是荆棘。
- 耆旧风流,惟馀劫后丹青:年长的风流人物只剩下劫后留下的画作。
- 苏台鹿走无人问:苏州台上,鹿群走过无人问津。
- 怕伤时佛泪先零:恐怕伤了时光,佛陀的泪水早已悄然滴落。
- 任萧萧,万叶梧桐,做尽秋声:任凭秋风萧萧,万叶梧桐,尽情奏响秋天的乐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波自结鸥盟”,将鸥鸟的关系比喻为盟约,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地棘天荆”,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如“怕伤时佛泪先零”,将佛陀拟人化,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时间的流逝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写景抒情,反映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着欢愉与放松。
- 竹杖:代表游玩与探索。
- 鸥鸟:象征自由与友谊。
- 梵宇:象征着清净与世外桃源。
- 苔痕: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秋声:象征着生命的萧瑟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借酒寻欢”中的“酒”象征什么? A. 痛苦
B. 欢乐
C. 忧愁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梵宇尘空”是指什么? A. 忧虑
B. 清净
C. 喧闹
答案: B -
“任萧萧,万叶梧桐”中的“梧桐”意指什么? A. 人生
B. 自然
C. 友谊
答案: B
答案汇总: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黄燮清的《高阳台》和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提到酒,但黄燮清更倾向于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人生的短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燮清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大全》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