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时间: 2024-09-19 20:5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借月湔愁,笺天诉梦,碧城十二星期。拥髻归来,夜阑露细风微。中庭种树成红豆,那寒心鹦鹉先知。酬他,扇底秋心,弦上秋思。当年对影闻声地,剩花溅泪萼,柳袅愁丝。罗带同心,有情天亦怜痴。黄荒唐梦峡归云晚,甚神娥犹妒腰肢。祝芳风,莫罥飞花,莫斗纤眉。
白话文翻译:
借着明月来洗去心中的愁苦,写信给天诉说我的梦,碧城里已过去十二个星期。披着头发归来,夜深时露水微微,微风轻拂。中庭种下的树已经长成红豆,那只寒心的鹦鹉最先知道我的心情。回应她,扇下秋心,弦上秋思。往年我对着影子听声,剩下的花瓣滴落了泪水,柳枝轻拂愁绪。罗带缠绕在一起,有情之天也怜爱这份痴情。黄昏时分的荒唐梦中,归来的云让神仙嫉妒她的腰肢。祝愿芳风,不要让飞花缠绕,也不要与纤细的眉斗艳。
注释:
- 湔愁:洗去忧愁。
- 笺:信纸。
- 碧城:可能指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 拥髻:梳理发髻。
- 鹦鹉:象征聪慧和心知肚明的情人。
- 罗带:指情感的连结。
典故解析:
- 神娥:指月宫的嫦娥,古代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常与嫉妒相关。
- 红豆: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70年-1924年),清代诗人、书法家,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体现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
《高阳台》创作于沈曾植的诗歌创作巅峰期,诗中流露出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开篇以“借月湔愁”点出诗人的愁苦,月亮象征着清明与纯净,使得愁苦似乎得以洗净。接着通过“碧城十二星期”引入时间的流逝,似乎暗示着思念的漫长与无尽。
中间部分“拥髻归来,夜阑露细风微”描绘了安静的夜晚,月光下的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用“寒心鹦鹉先知”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方的敏感,突显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最后,诗歌转向对美好愿望的描绘,“祝芳风,莫罥飞花”,希望美好的东西不被外界干扰,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珍视与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展现了沈曾植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借月湔愁:借助明月的光辉来洗净心中的愁苦。
- 笺天诉梦:在信纸上向天空倾诉自己的梦。
- 碧城十二星期:那美丽的城市已经过去了十二个星期。
- 拥髻归来:梳理好头发回到家中。
- 夜阑露细风微:夜深时,露水细小,微风轻轻吹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心灵的慰藉。
- 拟人:鹦鹉被赋予了知晓人心的能力。
- 对仗:如“罗带同心,有情天亦怜痴”中上下句的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思念与清明。
- 红豆:象征思念与爱恋。
- 鹦鹉:象征对心情的洞察与理解。
- 细风与露水:象征着柔和与细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借月湔愁”的意思是?
- A. 用明月来洗去忧愁
- B. 依靠月光照明
- C. 捉月亮
-
“碧城十二星期”指的是?
- A. 一个月
- B. 十二个星期
- C. 两年
-
“寒心鹦鹉先知”中的鹦鹉象征什么?
- A. 人的愚蠢
- B. 对方的敏感
- C.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与情感的细腻,使用自然意象传达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曾植研究》
- 《沈曾植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