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追和元遗山雁丘词,同石君作》
时间: 2025-01-19 12:2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追和元遗山雁丘词,同石君作
作者: 萧恒贞 〔清代〕
叫月声酸,临波影瘦,双双暗渡河汾。
声裂惊弦,无端比翼轻分。
霜闺盼断天涯信,怕秋江烟橹空闻。
惜离群。梦冷圆沙,合殉斜嚑。
十三数到哀筝柱,只同埋玉骨,犹纪贞珉。
剩山残水,依然青冢黄昏。
相思怨魄归何处,尽伤心付与词人。
认啼痕。碧化蘼芜,都长情根。
白话文翻译:
叫月的声音是那么酸楚,临水的影子显得那么瘦弱,双双的身影悄悄渡过河汾。
那声音撕裂了琴弦,无缘无故地分开了这对比翼的情人。
在霜冷的闺房里,盼望着遥远的天涯信笺,却害怕秋江的烟雾与船橹空荡荡地传来。
可惜离群。梦中凉意弥漫,圆沙相合,与斜阳一同殉葬。
十三次数到哀伤的筝柱,唯有同埋玉骨,依旧铭记着贞洁的美德。
剩下的山水,依然是青冢的黄昏。
相思的怨恨与灵魂归向何方,尽情地将心伤交给诗人。
认得那啼哭的痕迹。碧绿的蘼芜,早已扎根深情。
注释:
- 叫月声酸:指月亮照耀下的声音,表现出一种酸楚的感情。
- 双双暗渡河汾:形容情侣悄然相会,暗渡河流。
- 霜闺:指寒冷的闺房,强调凄凉的环境。
- 哀筝柱:指伤感的乐器,象征离别的悲痛。
- 碧化蘼芜:蘼芜是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爱情的深沉与持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恒贞,清代诗人,以词赋著称,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婉约而深刻。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清代,受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描绘离愁别绪,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离别的痛苦与相思的深重。开篇即以“叫月声酸”引入,表达出对月夜的感受,暗示情感的凄凉。接着通过“临波影瘦”描绘了一种孤独的意境,仿佛影子也在为离别而瘦弱。全诗情感层层递进,尤其在“霜闺盼断天涯信”一句中,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无尽的期待。同时,诗中的“惜离群”更是点出离别的伤感,表现出对失去的惋惜。结尾以“认啼痕”收束,进一步深化情感,将相思的苦楚与诗人的身份融为一体,展现出深刻的个体情感与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叫月声酸:月下的声音如同伤心的呼叫,暗示着失落的情感。
- 临波影瘦:水边的影子显得瘦弱,象征着孤独和凄凉的心境。
- 声裂惊弦:琴声骤然中断,暗示情感的波动。
- 霜闺盼断天涯信:在寒冷的房间中,盼望遥远的消息,展现出一种无奈的等待。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叫月声酸”,将月亮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剩山残水”,形成了音韵和意义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与相思展开,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常用于表达情感。
- 霜:代表寒冷与凄凉,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河汾: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们之间的距离。
- 蘼芜:象征爱情的坚贞与持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叫月声酸”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思念 C. 忘记
-
“霜闺盼断天涯信”的含义是? A. 期待远方的信件 B. 反对离别 C. 高兴地等待
-
诗中提到的“碧化蘼芜”可以理解为? A. 绝望 B. 爱情的根深蒂固 C. 伤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萧恒贞与李清照的作品,虽然同样表达离愁别绪,但两者在情感的细腻与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内心的细腻抒发,而萧恒贞则通过更为丰富的意象与情景描写,展现了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为《高阳台 追和元遗山雁丘词》的完整解析与学习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