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永叔雨中寄原甫舍人》

时间: 2025-01-04 08:48:16

赖得春巢燕未归,高檐终日雨衰衰。

细笼芳草踏青後,欲打梨花寒食时。

美景已嗟空过尽,名园犹许悮相随。

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赖得春巢燕未归,高檐终日雨衰衰。
细笼芳草踏青后,欲打梨花寒食时。
美景已嗟空过尽,名园犹许悮相随。
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由于春天的燕子还未归来,春意未尽,屋檐下整日下着细雨,显得萧条。细细的草地在清明时节踏青后,正想去打梨花,恰逢寒食节。美好的景色已经在叹息中悄然逝去,但名园中依然留有对美好的追忆。华丽的马鞍不应在喧闹的街道上奔走,轻轻拍打,宛如在鹅鸭的池塘中游弋。

注释:

  • 赖得:依靠、凭借。
  • 春巢燕:春季归来的燕子。
  • 衰衰:形容雨势细小而绵长。
  • 细笼:细细的笼罩,形容草地。
  • 踏青:春游、游春。
  • 打梨花:打梨花,指的是寒食节时的习俗,象征春的到来。
  • 寒食时:指寒食节,纪念介之推的节日。
  • 名园:著名的园林。
  • :想念、追忆。
  • 锦鞍:华丽的马鞍。
  • 九衢:指繁华的街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竹坡,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著称。他在诗歌创作上受到了杜甫、白居易的影响,尤以咏物抒怀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春季,作者在雨中寄托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感慨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借助细腻的雨景和春光,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次韵和永叔雨中寄原甫舍人》透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受到春雨中的惆怅和对友人的眷恋。诗中以“赖得春巢燕未归”开篇,描绘了春天未尽的意境,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期待。接下来的“高檐终日雨衰衰”,更是着重表现出细雨绵绵的情景,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这种阴雨的气氛使得诗中情感愈发浓烈,正如“欲打梨花寒食时”所暗示的那样,春天的美好与节日的气氛交织在一起,然而美景已然“嗟空过尽”,不禁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

在诗的后半部分,梅尧臣通过“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传达了一种对喧嚣生活的反思,仿佛是一种归隐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中,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赖得春巢燕未归:依靠春天燕子未归,暗示春天的来临尚未完成。
  2. 高檐终日雨衰衰:高高的屋檐下,整日细雨绵绵,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3. 细笼芳草踏青后:踏青后,细细的草地上,春的气息依旧。
  4. 欲打梨花寒食时:想要在寒食节去打梨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5. 美景已嗟空过尽:美好的景色已然消逝,带有感慨。
  6. 名园犹许悮相随:著名的园林中,依然留有对往昔的追忆。
  7. 锦鞍切莫九衢去:华丽的马鞍不应在繁华街道上驰骋,暗示对喧嚣的拒绝。
  8. 拍拍一如鹅鸭池:轻轻拍打,仿佛在宁静的池塘中游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繁华比作锦鞍,反衬出内心的宁静。
  • 拟人:将美景和情感赋予生命,增强感情的真实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美感,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雨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感慨,揭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传达出一种超然于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春巢燕:象征春天的归来与生命的希望。
  • 细雨:代表着细腻和柔情,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芳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梨花: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节日的气息。
  • 锦鞍:象征奢华与繁华,反映了对喧嚣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春节

  2. 诗中“高檐终日雨衰衰”中的“衰衰”指的是什么? A. 雨势小
    B. 雨势大
    C. 雨停了
    D. 雨水消失

  3. 诗人对繁华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反思
    C. 渴望
    D. 忽略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江雪》:柳宗元
  • 《夜泊牛津》: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梅尧臣的《次韵和永叔雨中寄原甫舍人》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杜甫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国家动荡的感慨,而梅尧臣则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取向与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