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赠
作者: 柳富 〔宋代〕
临流对月暗悲酸,
瘦立东风自怯寒。
湘水佳人方告疾,
帝都才子亦非安。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乾。
万里云山无路去,
虚劳魂梦过湘滩。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我面对流水,感到无尽的悲伤,
孤单地面对东风,不禁感到一丝寒意。
湘水那边的佳人正向我诉说她的病痛,
而在帝都的才子们也并不安宁。
春蚕直到死去才会停止吐丝,
蜡烛燃尽成灰,泪水才会干涸。
万里云山之间没有回去的路,
我只能徒劳地在梦中回忆湘滩。
注释
- 临流:在水边。
- 对月:面对月亮,通常表达思念或孤独之情。
- 怯寒:害怕寒冷,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安。
- 湘水:指湘江,流域内有许多佳人。
- 帝都:指京城,代表权利和地位。
- 春蚕:比喻为情感付出的人,直到死去才停止。
- 蜡烛成灰:比喻生命的耗尽和情感的悲伤。
- 万里云山:象征着遥远的路途和无望的归路。
- 虚劳魂梦:表明诗人心中无尽的思念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富,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亲友的思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又赠》是在诗人经历了某些人生波折后写成的,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佳人和才子的描绘,流露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和对情感的无奈。
诗歌鉴赏
《又赠》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命运的思考。首联以“临流对月”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暗示诗人与自然的深刻对话。诗人孤独地面对月光,感受到的悲伤和寒意,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和对情感的无助。
中间两联提到湘水的佳人和帝都的才子,暗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湘水的佳人即使在病痛中也在诉说着情感的纠葛,而帝都的才子在权利中心却同样无法安宁。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苦恼,也勾勒出了一幅关于人情冷暖的画面。
后面两联通过“春蚕到死丝方尽”和“蜡烛成灰泪始乾”的比喻,深刻表达了对生命和情感的执着。诗人认为,真正的情感似春蚕般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尽头,才会停止。而蜡烛的燃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泪水的干涸则意味着情感的消逝,令人感到无比惋惜。
最后一联“万里云山无路去,虚劳魂梦过湘滩”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到无路可退,只能在梦中徘徊,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和沉重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流对月暗悲酸:面对流水和月亮,心中暗自悲伤。
- 瘦立东风自怯寒:在东风中孤立无援,感到寒冷。
- 湘水佳人方告疾:湘江那边的佳人正向我倾诉她的病痛。
- 帝都才子亦非安:京城的才子们同样不安宁。
- 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直到死去才停止吐丝,象征无私奉献。
- 蜡烛成灰泪始乾:蜡烛燃尽成灰,泪水才会干涸,表达生命的脆弱。
- 万里云山无路去:在遥远的云山之间没有归路。
- 虚劳魂梦过湘滩:徒劳地在梦中回忆湘滩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春蚕和蜡烛的比喻加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月、流、湘水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爱情的思考,以及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感受。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人存在的脆弱与无奈,突显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对人生苦痛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湘水:代表了美好而遥远的情感。
- 东风: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与无情。
- 春蚕:象征无私奉献与坚韧的情感。
- 蜡烛:代表生命的短暂和情感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湘水佳人方告疾”,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长江的美人正在唱歌
B. 湘江的佳人在诉说病痛
C. 湘水的佳人正在游泳
D. 湘水的佳人正在跳舞 -
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春蚕”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情感的奉献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深厚 -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虚劳魂梦过湘滩”,其中“虚劳”指的是什么? A. 梦想的追求
B. 徒劳的思念
C. 真实的痛苦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体现了战乱带来的离愁。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文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