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杨柳歌辞 其三
作者: 刘廷玑 〔清代〕
有言未尽中心曲,长条难系斑骓足。
望中不见远行人,河桥摇曳伤心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未尽的思念与愁苦,长长的柳条难以系住奔腾的马蹄。远方的行人不见踪影,河边的桥也在摇曳中透露出心中的伤感与忧郁。
注释:
- 有言未尽:指心中有话未能说尽,表达了内心的惆怅。
- 中心曲:指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思绪。
- 长条:指长长的柳树枝条。
- 斑骓足:斑骓是马的品种,指迅速奔跑的马。
- 伤心绿:绿意盎然却令人感伤的情景,反映出忧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廷玑,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语言著称。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对友人思念之时,反映了他对离别的感伤与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刘廷玑的《折杨柳歌辞 其三》以意象丰富、情感细腻著称,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中“有言未尽中心曲”开头即道出一种心中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感情通过“长条难系斑骓足”得以延伸,柳条象征着柔情,然而又无法束缚那奔腾的马蹄,暗示着无法挽留的无奈与伤感。
接下来的“望中不见远行人”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远行者的缺席使得景色愈发显得凄凉。最后一句“河桥摇曳伤心绿”则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面,河桥的摇曳与草木的嫩绿相得益彰,然而这种美景却因思念而变得沉重,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刻地传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感。诗人的细腻笔触使得这些情感更加真实而动人,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言未尽中心曲: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似乎还有许多想说的话却无法言尽。
- 长条难系斑骓足:柳条的柔弱无法束缚奔跑的马,象征着对离别的无奈。
- 望中不见远行人:渴望见到远方朋友,却发现无踪,表现思念之情。
- 河桥摇曳伤心绿:河边的桥在摇晃,绿意盎然却伴随着忧伤,营造出凄美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条”与“斑骓足”比喻思念与无法束缚的心情。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河桥的摇曳显得更具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对仗美,使得情感更为凝练。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深切的思念,展现了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情与思念,常与离别联系在一起。
- 斑骓:象征奔放与自由,表达一种无法束缚的情感。
- 河桥:象征联系,也代表着分离的痛感。
- 伤心绿:绿意鲜明却充满伤感,表现出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条难系斑骓足”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思念
B. 快乐
C. 愤怒
D. 忧虑 -
“望中不见远行人”中的“远行人”指代的是谁? A. 朋友
B. 爱人
C. 自己
D. 随便一个人 -
诗中表现了怎样的自然景色? A. 阳光明媚
B. 晴空万里
C. 伤感的绿意
D. 暴风骤雨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折杨柳歌辞 其三》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对景色的描绘,而刘廷玑则更强调内心情感的流露。刘廷玑的诗句更加细腻,情感更加深刻,给人以更多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