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判官》

时间: 2025-01-19 16:01:52

□□□兵少,匹马命如丝。

宝玦化为烬,锦囊存者诗。

无丹驻光景,有雪上须眉。

坐阅君三世,如之何勿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陈判官
作者:刘克庄

兵少,匹马命如丝。
宝玦化为烬,锦囊存者诗。
无丹驻光景,有雪上须眉。
坐阅君三世,如之何勿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判官的哀悼。诗中提到兵力少,独骑一马,生命如同细丝般脆弱。昔日的荣华已化作灰烬,唯存的只有诗歌与记忆。没有药丹能够停留光阴,只有雪色在眉梢。坐在这里回顾你的一生,怎能不令人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兵少:指军队人数少,暗示战乱和不安定。
  • 匹马:独自骑马,象征孤独和无助。
  • 宝玦:古代一种装饰性的玉器,象征荣华。
  • 锦囊:装诗文的袋子,寓意留下的诗篇。
  • 无丹:没有药物,指无法延续生命或时光。
  • 须眉:指人的容貌,尤其是老年人的白发。
  • 三世:指陈判官的生平,回顾他的一生。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宝玦”和“锦囊”可以理解为象征物,代表人们的追忆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光宇,号仲明,南宋诗人,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历史感慨,风格雄奇,情感深沉。

创作背景:
《挽陈判官》是刘克庄为悼念陈判官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追思与惋惜。

诗歌鉴赏:

《挽陈判官》是一首具有深邃情感和历史沉思的哀悼诗。诗的开头“兵少,匹马命如丝”,通过简练的字句,直接揭示了战乱带来的孤独与脆弱,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刻感受。接下来的“宝玦化为烬”,将曾经的荣耀与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是最璀璨的生命也会在时光面前化为虚无。

而“锦囊存者诗”则表达了诗歌作为精神的寄托,尽管物质的辉煌消逝,唯有那些传世的诗篇能留存下来,成为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接着“无丹驻光景”,诗人感叹光阴流逝,无法挽留,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最后一句“坐阅君三世,如之何勿思”则是对陈判官一生的回顾,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刘克庄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慨,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兵少,匹马命如丝。
    • 描述战乱的惨淡,暗示孤独和脆弱的生命状态。
  2. 宝玦化为烬,锦囊存者诗。
    • 昔日的荣华已变为灰烬,只有诗歌能够留存。
  3. 无丹驻光景,有雪上须眉。
    • 没有药物可以延续光阴,只有白发映衬了时间的流逝。
  4. 坐阅君三世,如之何勿思。
    • 坐在这里回顾陈判官的一生,难免令人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命如丝”,将生命的脆弱比作细丝。
  • 对仗:每句都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宝玦、锦囊象征着荣耀与记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陈判官生平的追忆,反映了对逝者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以悲悯的情感,表达了对曾经英雄的钦佩与悼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战争与动荡。
  • 匹马:孤独的旅程,象征个体的脆弱。
  • 宝玦:往日的荣耀,象征成就与地位。
  • 锦囊:诗歌的象征,承载着记忆与思想。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兵少,匹马命如丝”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幸福
    B. 孤独与脆弱
    C. 荣耀
    D. 忍耐

  2. “宝玦化为烬”中的“宝玦”象征什么?
    A. 诗歌
    B. 荣华与成就
    C. 战争
    D. 生命

  3. 诗中提到的“无丹驻光景”意指什么?
    A. 药物可以延续生命
    B. 时间无法被延续
    C. 生命可以被改变
    D. 光阴可以被控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挽陈判官》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有对人生与友人的思考。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哀悼与怀念,而王勃则是对前途的展望与离别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选》
  • 《刘克庄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