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阿旅舍》

时间: 2025-01-01 13:18:46

石乱不成路,东行常有声。

荒山无鸟语,瘠土半驴耕。

乘月投茅店,浇愁唤麴生。

夜来乡梦破,楼鼓报严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东阿旅舍
作者: 蒋超伯〔清代〕

石乱不成路,东行常有声。
荒山无鸟语,瘠土半驴耕。
乘月投茅店,浇愁唤麴生。
夜来乡梦破,楼鼓报严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第一句写道,石头乱七八糟,根本没有路可走,向东行走时总是听到某种声音。接着,荒山上没有鸟儿的鸣叫,贫瘠的土地上连驴子都只能勉强耕作。夜晚在月光下,投宿在茅屋中,借酒浇愁,唤醒了酿酒的酒生。最后,夜里乡里的梦破灭,楼上的鼓声传来,报晓了时辰的更替。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乱:石头杂乱无章,形容道路艰难。
  • 东行:向东走,暗示旅途的方向。
  • 瘠土:贫瘠的土地,表明环境的恶劣。
  • 茅店:用茅草搭建的旅店,形容简陋的住宿条件。
  • 浇愁:用酒来浇灌心中的忧愁。
  • 麴生:酿酒的人,指酒的生产者。
  • 楼鼓:指楼阁上的鼓声,通常用于报时。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楼鼓报严更”可以联想到古代的报时方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超伯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游历中的见闻和感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旅行途中,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在孤独环境中内心的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开头两句“石乱不成路,东行常有声”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颠簸难行的旅途,诗人面对的道路艰难,石头的杂乱无章象征着人生的多舛与不易。同时,环境的荒凉,鸟语的缺失,瘠土的耕作,进一步加深了旅途的孤独感。

接下来“乘月投茅店,浇愁唤麴生”展示了诗人虽在艰难中,却仍对生活保持了一丝希望。夜晚的月光照耀下,他选择在简陋的茅屋中休息,借酒浇愁,这里的“浇愁”不仅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自我安慰。酒与愁的交织,传递出诗人对人生苦涩的感受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夜来乡梦破,楼鼓报严更”则是全诗的高潮,乡梦的破灭让人心痛,而楼鼓的敲响又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残酷。诗人在孤独的旅途中,时刻面对着时间的推移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写,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乱不成路:描述了旅途的艰辛,石头杂乱无序,行路非常困难。
  2. 东行常有声:向东走的时候,总是能听见某种声音,可能是风声、虫鸣或是其他旅途中的声音,充满了旅途的不安。
  3. 荒山无鸟语:荒凉的山中没有鸟儿的鸣叫,显得格外孤寂。
  4. 瘠土半驴耕:贫瘠的土地上,驴子只能有限地耕作,反映了大自然的恶劣和生存的不易。
  5. 乘月投茅店:在月光下,选择在简陋的茅店中投宿,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接受。
  6. 浇愁唤麴生:用酒浇灌心中的愁苦,唤醒了酒的酿造,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7. 夜来乡梦破:夜里,乡愁的梦破灭,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现实的无奈。
  8. 楼鼓报严更:楼上的鼓声响起,报晓了时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荒山”与“茅店”的对比,体现了旅途的孤独和简陋。
  • 拟人:将“楼鼓”拟人化,给出时间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艰难旅途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孤独、无奈与渴望之间的复杂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愁苦与对乡土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对生活的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头:象征旅途的艰辛与生活的不易。
  • 荒山:体现环境的恶劣,暗示内心的孤独。
  • 茅店:代表简陋的生活状态,反映出旅人的无奈。
  • 月光:象征希望与宁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渴望。
  • :象征着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楼鼓: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严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描写的环境主要是什么样的? A. 繁花似锦
    B. 荒凉无鸟
    C. 山清水秀
    D. 繁华热闹

  2. 填空题:诗中“浇愁唤__生”中的空缺应该填入什么词?

  3. 判断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整首诗中是显而易见的。 (对/错)


答案:

  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