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来峰慕杜登黑窑厂》

时间: 2025-01-01 13:21:48

一上荒坛思渺然,苇丛云落菊丛鲜。

蓬莱宫阙秋如画,杜曲桑麻碧似烟。

斜日收回骑月雨,方塘勒住出山泉。

嗟予梦绕花村路,叶墓登高溯往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上荒坛思渺然,苇丛云落菊丛鲜。
蓬莱宫阙秋如画,杜曲桑麻碧似烟。
斜日收回骑月雨,方塘勒住出山泉。
嗟予梦绕花村路,叶墓登高溯往年。

白话文翻译:

一来到这荒凉的坛子上,思绪变得渺茫。
芦苇丛中云雾缭绕,菊花丛中鲜艳夺目。
蓬莱的宫殿在秋天如同画卷,杜甫的曲调伴随桑麻轻烟。
斜阳隐去,似乎骑着月雨而来,方塘水面静谧,出山泉流淌而至。
我叹息着梦萦绕在花村的道路上,登高处回望过往的岁月。

注释:

  • 荒坛:荒凉的坛子,象征孤寂和思考的地方。
  • 苇丛:生长着芦苇的地方,暗示自然的宁静。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与美好。
  • 杜曲:指杜甫的诗歌,传达对古代文化的追思。
  • 斜日:夕阳,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 方塘:小水池,象征平静的生活环境。
  • 梦绕:梦中徘徊,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 叶墓:指埋葬在树叶下的人,象征对已逝者的追思。

典故解析: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代表着理想的生活和美好的追求。
  • 杜曲:提及杜甫的诗歌,引发对杜甫的怀念与敬仰,体现出诗人与古代文化的连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超伯,清代诗人,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对诗歌有浓厚兴趣,致力于承袭与创新古典文学,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之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蒋超伯游历之际,目睹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溯。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往昔的深深怀念。

诗歌鉴赏:

《九日同来峰慕杜登黑窑厂》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一上荒坛思渺然”,以荒凉的坛子引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而后,诗人通过描写苇丛、菊花,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蓬莱宫阙秋如画”,则将个人的感受与理想的境界相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渗透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特别是提到“杜曲桑麻碧似烟”,不仅仅是在回忆杜甫的诗作,更是在反映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梦绕花村路”和“叶墓”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充满了哲理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上荒坛思渺然:初到荒凉的地方,心里感到迷惘。
  • 苇丛云落菊丛鲜:在芦苇丛中,云雾飘散,菊花则显得格外鲜艳。
  • 蓬莱宫阙秋如画:蓬莱的宫殿在秋天的景色中如同画卷般美丽。
  • 杜曲桑麻碧似烟:杜甫的诗句与桑麻田的景色交织,呈现出淡淡的烟雾。
  • 斜日收回骑月雨:夕阳西下,像骑着月雨而来。
  • 方塘勒住出山泉:方形的小池塘静静地承载着山泉的流出。
  • 嗟予梦绕花村路:我叹息着,梦中徘徊在花村的道路上。
  • 叶墓登高溯往年:在高处回望,思索过去的岁月与往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蓬莱宫阙秋如画”,将宫阙比作画,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杜曲桑麻碧似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坛:孤寂与思考的象征。
  • 苇丛与菊丛:自然生命的象征,体现生机与美丽。
  • 蓬莱:理想与梦幻的象征。
  • 斜日与月雨:时间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 花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荒坛”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寂
    • C. 喜悦
  2. “蓬莱宫阙秋如画”中的“蓬莱”指代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仙境
    • C. 一种建筑
  3. 诗人对杜甫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怀念与敬仰
    • C. 反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与蒋超伯: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倾向于哲理和心灵的抒发,而蒋超伯则融入了对历史的回忆与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阅读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