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顾子敦奉使河朔》
时间: 2024-09-19 21:28: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
作者:苏辙〔宋代〕
去年送君使河东,今年送君使河北。
连年东北少安居,慷慨怜君色自得。
河流西决不入土,千里汗漫败原隰。
壮夫奔亡老稚死,粟麦无苗安取食。
君忧臣辱自古然,自说过门三不入。
忠诚一发鬼神辅,心念既通谋计集。
堤防旋立村落定,波浪欲收蛟蜃泣。
二年归国未为久,故旧相看发犹黑。
成功岂在延世下,好勇真令腐儒服。
此时为国颂河平,当使君名长不没。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送你去河东,这一年我又送你去河北。
连年间,东北地区民众生活艰难,我对你深表怜悯。
河水向西流去不再入土,千里之地满是荒芜。
壮汉逃亡,老人和孩子也在死亡,粮食无苗如何生存?
君主忧虑臣子的耻辱,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你自说过门三不入。
忠诚一旦发出,鬼神都来相助,心念既通,谋略自然聚集。
堤坝建立,村庄安定,波浪欲收,蛟龙和蜃都在哀泣。
两年归国未曾久,故旧相见,面容依旧黯淡。
成功岂在延续世代之下,勇敢之举真正使腐儒闭口。
此时为国颂扬河流安定,应该让你的名声永不消失。
注释
- 河东、河北:地名,指中国的两个区域,暗示着政治的分割与动荡。
- 安居:安定居住,生活安乐。
- 壮夫:壮年男子,指精力充沛的青年。
- 粟麦:指粮食,象征生存的必要条件。
- 三不入:这是对古代忠臣的自我要求,表示不轻易进入权势者的圈子。
- 忠诚一发:忠诚一旦表现出来,便能得到神灵的辅助。
- 蛟蜃:传说中的水怪,象征灾难的征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其诗文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以词、文和诗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诗人关心政治及民生,寄托了对朋友的期望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苏辙的《送顾子敦奉使河朔》不仅是送别之作,更是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一开始就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展现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东北地区的困境,表达了对君子命运的怜惜与忧虑。诗中反复提及的“河流”和“粮食”,象征着国家的安危与民众的生存,突显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
在情感表达上,苏辙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象征,使得诗情更为深邃。尤其在“君忧臣辱自古然”这一句,展现了君臣之间的责任与义务,折射出古代政治的复杂性。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贯穿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和对友人的鼓励。
此外,结尾处的“当使君名长不没”,不仅是对顾子敦的期许,也是对自我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的抱负与理想。整首诗在情感上是深沉而又坚定的,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送君使河东,今年送君使河北:交代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 连年东北少安居,慷慨怜君色自得:描述东北的动乱与困苦,表达对友人的怜惜与理解。
- 河流西决不入土,千里汗漫败原隰:描绘荒凉的景象,暗示国家的危机。
- 壮夫奔亡老稚死,粟麦无苗安取食:强调民众的苦难,粮食匮乏。
- 君忧臣辱自古然,自说过门三不入:提到古代忠臣的担当与自我约束。
- 忠诚一发鬼神辅,心念既通谋计集:表达忠诚的重要性,信念能够聚集力量。
- 堤防旋立村落定,波浪欲收蛟蜃泣:描绘乡村安定的希望和潜在的危险。
- 二年归国未为久,故旧相看发犹黑: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旧日时光的怀念。
- 成功岂在延世下,好勇真令腐儒服: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对旧势力的批判。
- 此时为国颂河平,当使君名长不没:总结期望,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忠诚一发鬼神辅”,形象地表现忠诚的力量。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河流、粮食、波浪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与鼓励。诗中体现了忠诚、责任和理想的价值观,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流:象征着国家的安危与历史的流逝。
- 粮食:代表民生问题,是生存的基础。
- 壮夫: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希望。
- 波浪:象征着动荡的局势和潜在的危机。
每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送顾子敦奉使河朔》写于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诗中提到的“粟麦无苗安取食”在表达什么?
- A. 粮食丰收
- B. 生存困境
- C. 农田耕作
-
“忠诚一发鬼神辅”中的“鬼神”指的是什么?
- A. 人间的力量
- B. 自然的力量
- C. 超自然的力量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送友人》和《送顾子敦奉使河朔》都表现了送别时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后者则结合了国家的安危,展现了更为深刻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