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二首其一东亭》
时间: 2025-01-06 09:00: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辙的《寓居二首其一东亭》
十口南迁粗有归,一轩临路阅奔驰。
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
惭愧天涯善知识,增添城外小茅茨。
华严未读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南方后的生活感受。诗人一家十口人迁移到南方,虽然算是有了栖身之所,但只是简单的一个房间,临近大路,可以看到来往的车马。市民们不习惯频繁回头张望,坐在这里的客人们彼此熟悉,便自然放松。诗人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在天涯海角却能遇到好朋友,反而在城外的小茅屋中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尽管未曾读过《华严经》的《河沙偈》,但在明亮的窗下,手中书卷自得其乐。
注释:
- 十口:指家中有十口人,强调迁居的规模。
- 一轩:指一个简陋的房间。
- 奔驰:形容马车或车辆快行,暗指繁忙的市井生活。
- 不惯:指市民们不习惯。
- 解颐:指放松心情,舒展面容。
- 惭愧:表现出自愧之情。
- 华严:指《华严经》,佛教经典之一。
- 河沙偈:出自《华严经》的偈语,意指深奥的佛理。
- 偃仰:仰面观望,享受阳光或微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堂,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他以诗词、散文和书法闻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南迁至东亭期间,诗人迁移后生活的感受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反映了他对友谊与知识的思考,以及对艰难生活的接受和适应。
诗歌鉴赏:
《寓居二首其一东亭》展现了苏辙在南迁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十口南迁粗有归”引入,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迁居的背景。紧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面,路旁的车马奔腾,市民的习惯与坐客的轻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生活的流动与变化。诗人虽然身处简陋的环境,却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友情,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而最后两句则更为深刻,诗人自谦未能读懂经典,却在清明的窗前,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手中书卷带来的宁静与愉悦,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流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口南迁粗有归”:阐述诗人人口众多,迁居后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了归处。
- “一轩临路阅奔驰”:生动描绘居所临近大路,可以观察到市井生活的繁忙。
- “市人不惯频回首”:表现市民们对这种环境的不适应。
- “坐客相谙便解颐”:坐在这里的朋友们彼此熟悉,放松心情。
- “惭愧天涯善知识”:自谦未能读懂经典,却能在远方结识良友。
- “增添城外小茅茨”:简陋的居住环境中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华严未读河沙偈”:未能读懂佛教经典中深奥的道理。
- “偃仰明窗手自披”:在阳光明媚的窗前,享受阅读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市人不惯频回首,坐客相谙便解颐”,形成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华严未读河沙偈”,利用经典典故引发深思,增加了诗的厚度。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迁居生活中的点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知识和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十口”:代表家庭的团结和生活的重担。
- “奔驰”:象征着外部世界的繁忙与变化。
- “小茅茨”:代表简朴的生活,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接受。
- “华严”:象征着深奥的知识与智慧。
- “明窗”: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十口南迁粗有归”中的“十口”指的是: A. 十个朋友
B. 十口之家
C. 十个房间
D. 十种食物 -
填空题:诗中提到“华严未读河沙偈”,指的是诗人未能读懂___。
-
判断题:苏辙在诗中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 (对/错)
答案:
- B
- 《华严经》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辙与苏轼的《定风波》:两者都反映了生活中的感悟,但苏轼的诗更显豪放,而苏辙则偏向细腻和内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