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吊三忠祠》
时间: 2024-12-29 20:07: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沟河上夕阳时,下马荒原吊古祠。
北渡中宵悲扼吭,南冠孤愤漫题诗。
鬼谋曹社家同破,龙去崖山事不支。
太息残碑焚野火,六陵荒草共凄其。
白话文翻译:
在白沟河上,夕阳西下时,我下马在荒原上祭奠古祠。
夜深时北渡,悲声哽咽无言,南冠悲愤之情在诗中漫溢。
鬼神的阴谋让曹家和社稷同归于尽,龙去崖山之事已无可支撑。
我叹息着残碑被野火焚烧,六陵的荒草同样凄凉悲哀。
注释:
- 白沟河:地名,指中国的一条河流。
- 夕阳时:指傍晚日落之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无常。
- 下马荒原:下马指停止行程,荒原指空旷的原野,表现出孤独和寂寞。
- 北渡中宵:指在夜深时分向北过河,象征着思念和悲伤。
- 南冠: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表明诗人的身份和孤独感。
- 鬼谋:指阴险的计谋,暗示历史的悲剧。
- 曹社:指曹操及其建立的政治势力。
- 太息残碑:残碑指已经破损的碑刻,象征历史的遗存和沧桑。
- 六陵:指历史上帝王的陵墓,象征死亡和消逝。
典故解析:
- 曹社: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家族的没落常被用来象征历史的无常与悲剧。
- 龙去崖山:可能指的是被迫离去或失败的命运,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已不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志章,清代诗人,生平资料稀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故土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变迁时期,诗人通过祭奠古祠,表达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英雄豪杰命运的感叹。
诗歌鉴赏:
《白沟河吊三忠祠》是一首充满历史沉思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的白沟河,刻画出一种荒凉与孤独的氛围,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切反思。诗中提到的“古祠”,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追思。诗人在北渡途中,面对夜深的孤寂,内心的悲痛与愤慨通过“南冠孤愤漫题诗”这一句得以释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悲伤。
后面的“鬼谋曹社家同破”一句,揭示了历史的阴暗面,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斗争的失望与愤慨。诗中的“太息残碑焚野火”,则用一种极具视觉冲击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惋惜,诗人的叹息不仅是对逝去岁月的感叹,更是对当下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邃,通过对古祠的吊祭,传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白沟河上夕阳时”:设定了时间与地点,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 “下马荒原吊古祠”:表达了诗人的祭奠行为,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 “北渡中宵悲扼吭”:抒发了夜深时的孤独与悲痛。
- “南冠孤愤漫题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个人情感的宣泄。
- “鬼谋曹社家同破”:揭示历史的悲剧性,表现对权力斗争的反思。
- “龙去崖山事不支”:暗示历史的无常和英雄的陨落。
- “太息残碑焚野火”:用哀伤的意象展现对历史遗迹的惋惜。
- “六陵荒草共凄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哀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祠与历史的辉煌进行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北渡中宵,南冠孤愤”,形成对称,增强音乐感。
- 拟人:通过“太息”赋予情感,使无生命的物体具有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祠的吊唁,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诗人对生命、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白沟河:象征历史的流逝与无常。
- 夕阳:暗示生命的终结与时间的流逝。
- 古祠: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 残碑: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与沧桑。
- 六陵:代表着历史的英雄与他们的消逝。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沟河”是指哪一种自然景观?
- A. 山脉
- B. 河流
- C. 湖泊
- D. 沙漠
- 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赞美
- C. 愤怒
- D. 惋惜
- “太息残碑焚野火”中“残碑”的象征意义是?
- A. 生命的希望
- B. 历史的遗忘
- C. 个人的奋斗
- D. 未来的光明
- 诗中提到的“白沟河”是指哪一种自然景观?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达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
- 《春望》 by 杜甫: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白沟河吊三忠祠》与《登高》,两者均以历史为背景,表达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过往的怀念,但《登高》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渲染,而《白沟河吊三忠祠》则更加强调对历史的警醒。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