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首》

时间: 2025-01-17 10:06:02

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

假贷愧邻里,奔走愁仆童。

乞食陶徵君,乞米平原公。

昔人有如此,吾今未为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即事二首 赵蕃 〔宋代〕

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 假贷愧邻里,奔走愁仆童。 乞食陶徵君,乞米平原公。 昔人有如此,吾今未为穷。

白话文翻译: 询问柴火,柴火已经没有了;询问米粮,米粮也已经空了。 向邻居借贷感到惭愧,奔波劳碌让仆人感到忧愁。 像陶渊明那样乞食,像平原公那样乞米。 过去有人曾经这样,我现在还不算穷困。

注释:

  • 问薪薪已无:询问柴火的情况,但柴火已经用尽。
  • 问米米已空:询问米粮的情况,但米粮也已经空了。
  • 假贷愧邻里:向邻居借贷感到羞愧。
  • 奔走愁仆童:为了生计奔波,让仆人感到忧愁。
  • 乞食陶徵君:像陶渊明那样乞食。陶徵君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士和诗人,以清贫著称。
  • 乞米平原公:像平原公那样乞米。平原公指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以慷慨著称。
  • 昔人有如此,吾今未为穷:过去有人曾经这样(乞食乞米),我现在还不算穷困。

典故解析:

  • 陶徵君:陶渊明,东晋时期的隐士和诗人,以清贫著称,他的《归园田居》等诗作反映了隐居生活的艰辛。
  • 平原公: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以慷慨著称,曾多次救助贫困的士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贫困中的自嘲和对古人清贫生活的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生活困顿时期所作,通过自嘲和对比古人的清贫生活,表达了一种超然和自足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生活的困顿,通过“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这样的直接描述,展现了生活的艰辛。然而,作者并没有沉溺于自怜,而是通过提及陶渊明和平原公的典故,表达了一种对清贫生活的接受和对古人精神的向往。诗中的“昔人有如此,吾今未为穷”一句,更是体现了作者的超然态度和对生活的积极看法。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宋代诗人特有的淡泊名利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直接描述了生活的困顿,柴火和米粮都已用尽。
  • “假贷愧邻里,奔走愁仆童”:表达了向邻居借贷的羞愧和为了生计奔波的忧愁。
  • “乞食陶徵君,乞米平原公”:通过典故,表达了对古人清贫生活的共鸣和向往。
  • “昔人有如此,吾今未为穷”:体现了作者的超然态度,认为自己的困境并不算什么。

修辞手法:

  • 直接描述:通过“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这样的直接描述,展现了生活的困顿。
  • 典故运用:通过提及陶渊明和平原公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面对困顿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古人清贫生活的共鸣。通过自嘲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看法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薪:柴火,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
  • 米:米粮,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
  • 乞食:乞讨食物,象征贫困和无奈。
  • 乞米:乞讨米粮,象征贫困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徵君”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陶侃 C. 陶弘景 答案:A

  2. 诗中的“平原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平原君赵胜 B. 平原君赵奢 C. 平原君赵括 答案:A

  3. 诗中的“问薪薪已无,问米米已空”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足 B. 生活的困顿 C. 生活的平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反映了隐居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贫困中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即事二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反映了贫困生活,但赵蕃的诗更多了一种超然和自足的态度。
  • 赵蕃的《即事二首》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描绘了贫困生活,但杜甫的诗更多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隐逸情怀。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社会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