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59: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学虀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在太学(国子监)求学的艰辛,寒窗苦读,日复一日的磨砺。诗人提到在梁王台附近,离别之情如同春天的变换。诗人用黄金换酒,借酒消愁,却也忍不住感叹鬓边的白发在无情地揭示着时间的流逝。最后,诗人思考人生的起伏,认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最终都不能由自己来决定,尤其作为男子汉,应该勇敢面对这一切。
注释:
- 虀盐:指的是太学的艰苦,借指学习的辛苦。
- 寒窗:指在寒冷的窗前读书,象征勤奋。
- 分袂:指分别,离别。
- 扬子江:指长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箧里黄金:形容诗人因生活困苦,需用黄金换取酒。
- 鬓边白发:表示年华老去,感叹岁月无情。
- 穷通得丧:指人生的得失,荣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80年-约1150年),字子文,一字德舜,号梅溪,晚号梅屋,宋代诗人。王令以清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情世态,情感真挚、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求学的艰辛与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和追求。
诗歌鉴赏:
王令的《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求学过程中所经历的苦涩与对未来的思索。诗的开头提到在太学的共同艰辛,立刻引起读者的共鸣,表现出学子们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接下来的描写,诗人用“寒窗笔砚”展现了读书的孤独与坚持。在“梁王台畔一分袂”中,诗人感受到离别的苦楚,仿佛时间在春天的更迭中流逝。此时,诗人用“箧里黄金须买酒”来表现生活的困窘,酒成为一种解愁的方式,然而“鬓边白发解欺人”则无情地提醒着他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最后,诗人深刻地思考着人生的得失,感慨命运的无常,尤其是作为一个男子汉,面对社会的压力与挑战,诗人传达了一种豪迈而又无奈的情感。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学虀盐共苦辛:在太大学习,大家共同承受艰辛。
- 寒窗笔砚日相亲:在寒窗下,日复一日与笔砚为伴,展现勤奋的学习生活。
- 梁王台畔一分袂:在梁王台附近,与朋友分别,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 扬子江头三换春:在扬子江畔,春天更替三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箧里黄金须买酒:生活困苦,只有用黄金换酒来消愁。
- 鬓边白发解欺人:白发让人知道岁月无情,时间的流逝。
- 穷通得丧谁能定:人生的得失、荣辱谁能决定。
- 况是男儿有此身:作为男子汉,更应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窗笔砚”比喻学习的艰辛。
- 对仗:如“虀盐共苦辛”和“寒窗笔砚”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黄金”象征着财富与生活的现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求学生活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学:象征求知与理想。
- 寒窗:象征勤奋与孤独。
- 梁王台:象征友谊与离别。
- 扬子江: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黄金:象征生活的压力与现实。
- 白发:象征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窗”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与勤奋
- C. 财富
-
“箧里黄金须买酒”中“黄金”指代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
- C. 学问
-
诗人为何提到“鬓边白发”?
- A. 表达年轻
- B. 感叹时间流逝
- C. 赞美自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令的《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但王令更侧重于个人经历与求学艰辛,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两首诗都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令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