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聱隅先生黄曦》

时间: 2025-01-19 19:44:55

王朝簪笏拥天扉,肯以经纶假布衣。

老信苍生终有命,穷忧当世益思归。

一身谁作千年雍,两眼空看万事非。

闻说韦编日开阅,可应三复叹知几。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寄聱隅先生黄曦

作者: 王令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王朝簪笏拥天扉,
肯以经纶假布衣。
老信苍生终有命,
穷忧当世益思归。
一身谁作千年雍,
两眼空看万事非。
闻说韦编日开阅,
可应三复叹知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朝权贵的无奈与对人民命运的关心。诗人指责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们只顾自身利益,不愿意为百姓出力。他认为,虽然自己身处困境,但对社会的忧虑和思考却越来越深,内心渴望归隐于世。诗人感慨于历史的流逝,感叹自己对于世事的无奈与无知,最后提到的“韦编日开阅”,则暗示着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注释:

  • 簪笏:古代官员的象征,指的是佩戴的饰物和器具,象征地位和权力。
  •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或技艺。
  • 苍生:百姓,普通人。
  • 穷忧:极度的忧虑。
  • :和谐、安宁的状态。
  • 韦编:指《周易》,古代书籍用韦编装订,象征读书和学习之勤奋。

典故解析:

  • 韦编三绝:源自《周易》的故事,传说孔子读《周易》多次,导致书本磨损,说明对知识的追求与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仲,号长山,南宋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晚年隐居,常以诗寄情,表达对时政与民生的关心。

创作背景:

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政者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权贵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展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开篇以“王朝簪笏拥天扉”描绘了权贵的富贵与权势,而接下来的“肯以经纶假布衣”则突显了当权者对民众冷漠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诗中“老信苍生终有命”的句子,传达出对普通百姓命运的关切,诗人认为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仍不忘思考社会责任。这种情感在“穷忧当世益思归”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归隐的渴望。结尾处提到的“韦编日开阅”,既是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全诗情感沉重,既有对历史的思考,又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朝簪笏拥天扉:描绘了朝廷权贵的威风,象征着权力的象征。
  2. 肯以经纶假布衣:表达了对权贵不愿施展才华、帮助百姓的失望。
  3. 老信苍生终有命:尽管生活艰难,诗人仍对百姓未来的命运抱有希望。
  4. 穷忧当世益思归:在对现实忧虑的深思中,诗人渴望归隐。
  5. 一身谁作千年雍:感叹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奈。
  6. 两眼空看万事非:对世事的无奈与迷惘,感到无力改变。
  7. 闻说韦编日开阅:指代对知识的追求,象征诗人的学习热情。
  8. 可应三复叹知几:反映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权贵与百姓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韦编”隐喻知识与智慧。
  • 感叹:通过“可应三复叹知几”表达对无知的惋惜。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希冀,表现了诗人对权力的批判与对普通百姓命运的关注,展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簪笏:象征权力与地位。
  • 苍生:代表普通百姓,承载诗人的情感寄托。
  • 韦编:象征知识的追求与学问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令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韦编”主要指代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本书
    • C. 一种装订方式
    • D. 一种衣服
  3. “穷忧当世益思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现实的满足
    •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C. 对他人的羡慕
    •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令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王令更侧重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而杜甫则强调国家的兴亡与百姓的疾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