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畋赴官并州》

时间: 2025-01-17 08:37:45

尝闻地近胡,寒气盛中都。

车马行临塞,关山见落榆。

吴钩皆尚壮,章甫几为儒。

寄谢西曹掾,能吟秀句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畋赴官并州
梅尧臣 〔宋代〕

尝闻地近胡,寒气盛中都。
车马行临塞,关山见落榆。
吴钩皆尚壮,章甫几为儒。
寄谢西曹掾,能吟秀句无。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边地接近胡人,寒气在中都城中愈加浓重。
车马在边塞行驶,远处的关山映衬着落下的榆树。
吴地的刀剑依然刚强有力,章甫的才华却几乎被埋没。
我寄去感谢西曹的官员,问他是否能吟诵出优美的诗句。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突厥等。
  • 中都:指汴京,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宋朝的都城。
  • 临塞:指临近边塞。
  • 吴钩:吴地的刀具,象征武器的锋利。
  • 章甫:指章懿(字章甫),他的才华在诗中被提及。
  • 西曹掾:指西曹的官员,曹掾是古代文官的职称。

典故解析:

  • 吴钩:吴地以剑术著称,传统上与豪侠气概相关,寓意勇武。
  • 章甫:章懿在诗文上的成就与追求,反映了文人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格调高雅,注重写景抒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赴官并州的途中,反映了他对北方边塞环境的感受,以及对身边文友的思念与友谊。诗中描写的寒冷、关山景象,表达了他对异乡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畋赴官并州》展现了梅尧臣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诗的开头提到“寒气盛中都”,即使身处繁华的汴京,依然感受到北方寒冷的氛围。这种对比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虑,边塞的冷酷与繁华都市的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着,诗人描绘了“车马行临塞,关山见落榆”的景象,展现出一幅边塞的画面,关山的雄壮与落榆的凋零,仿佛在映射着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变迁。诗中提到的“吴钩皆尚壮”则显示了诗人对武力的尊重,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诗人寄托了对西曹掾的感谢与期望,表达了对友人文才的认可和对高雅诗句的追求。这一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深情厚谊,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无奈与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尝闻地近胡,寒气盛中都。”

    • 诗人开篇引入边地的寒冷,表明即使在繁华的都城,也难以摆脱外界的寒意,预示着未来的艰辛。
  2. “车马行临塞,关山见落榆。”

    • 描绘了行驶在边塞的情景,关山的苍茫和落榆的孤寂,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3. “吴钩皆尚壮,章甫几为儒。”

    • 对比武器的刚强与文人章甫的困境,反映出作者对文人命运的忧虑。
  4. “寄谢西曹掾,能吟秀句无。”

    • 以感谢的口吻询问朋友的文采,表达了对友人诗才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边塞的寒冷与都城的繁华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 意象:关山、落榆、吴钩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边塞图景。
  • 抒情:通过对友人的寄托与思念,表达出深厚的情谊。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文人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索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气:象征着外部环境的困境与压迫。
  • 关山: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阻隔,展示出边境的险峻。
  • 落榆:象征着时光荏苒,人生的无常与凋零。
  • 吴钩:象征着力量与勇气,反映出对武力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钩”代表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武器
    C. 一种文具

  2. “寒气盛中都”中“寒气”主要指什么?
    A. 冷风
    B. 寒冷的气候
    C. 心情的忧郁

  3. 诗人对“章甫”持何种态度?
    A. 赞美
    B. 贬低
    C. 不关心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描绘了人生旅途中的离别与思念,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 《登高》: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