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时间: 2025-01-06 08:21:19

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

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

甸麦深藏雉,淮苔浅露鱼。

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友人
作者: 张蠙 〔唐代〕

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
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
甸麦深藏雉,淮苔浅露鱼。
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问你我之间的情谊该如何维系,东西两地相隔,孤独地生活着。常常怀疑我们是否能再相见,反而导致了很长时间没有书信往来。田野里的麦子深藏着野鸡,淮河岸边的苔藓上隐约可见浮游的鱼。相思之苦让我无法与你相会,明月的盈亏变化又有几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恋道: 这里指思念和关心的道理。
  • 索居: 孤独地生活。
  • 长疑: 常常怀疑。
  • 翻致: 反而导致。
  • 甸麦: 指田野里的麦子。
  • 深藏雉: 深藏的野鸡。
  • 淮苔: 淮河岸边的苔藓。
  • 盈虚: 指月亮的圆缺变化。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明月”常常用来象征思念与离愁。在古诗中,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字元之,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好友远行或因故未能相见的情况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

诗歌鉴赏:

《寄友人》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开头两句“恋道欲何如,东西远索居”直接点明了主题,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感,以及孤单的感受。接下来,诗人通过“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写出友人之间的隔阂,思念之情愈加深厚却又无奈。田野中麦子与野鸡的隐喻,水边苔藓与鱼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隔绝,体现了深切的情感。最后以“相思不我会,明月几盈虚”收尾,既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又将思念与月亮的盈亏联系起来,增添了诗的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恋道欲何如:思念的情感该如何表达。
  2. 东西远索居:东西两地相隔,独自生活。
  3. 长疑即见面:常常怀疑是否能再见面。
  4. 翻致久无书:反而导致很久没有书信往来。
  5. 甸麦深藏雉:田野里的麦子深藏着野鸡。
  6. 淮苔浅露鱼:淮河岸边的苔藓上隐约可见浮游的鱼。
  7. 相思不我会:思念之苦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8. 明月几盈虚:明月的盈亏变化又有几何呢?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友谊的疏远。
  • 对仗: 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与无奈,借助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刻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 思念、孤独的象征。
  • 田野: 生活的背景,体现自然的美好与单调。
  • 麦子、野鸡: 象征着生活的丰收与隐秘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西远索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友谊的深厚
    • B. 孤独与思念
    • C. 喜悦与团聚
  2.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明月”主要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思念
    •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思念之情,借助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张蠙的《寄友人》则更侧重于友人之间的情感,展现了思念的复杂与无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李白与他的时代》
  • 《王维诗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