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仇远 〔宋代〕
黄帽鞋,出门一步为行客。
几时寒食。岸岸梨花白。
马首山多,雨外青无色。
谁禁得。残鹃孤驿。
扑地春云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行客在春季的旅途中,外出时的情景与感受。黄帽子和鞋子,刚迈出门便是行旅。寒食节是否已经来临?岸边的梨花纷纷盛开,白色的花朵映入眼帘。马首山上多雨,远处的青色则显得黯淡无光。谁能抵挡这样的景象?只剩孤零零的残鹃在驿站低鸣,春天的云朵扑面而来,显得阴沉沉的。
注释
- 黄帽鞋:指旅行时所穿的帽子和鞋子,象征旅途的开始。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一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岸岸:形容岸边的梨花,如同一片片白色的花海。
- 马首山:指某个山名,可能是行旅途中的一个地标。
- 残鹃孤驿:指孤独的驿站中,残留的杜鹃在叫唤。
- 扑地春云黑:描绘春天的云层低沉,给人以阴郁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仇远,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词风清新、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季,描绘了行旅中的心境,反映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经历有关。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行旅者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开篇“黄帽鞋,出门一步为行客”,直接引入主题,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接下来的几句中,梨花的盛开和马首山的阴霭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旅途的孤寂。尤其是“谁禁得,残鹃孤驿”,更是通过对比,突显了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内心的无奈。
在用词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梨花”、“马首山”、“残鹃”、“春云”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诗中不仅有对春天的描写,还有对旅途的感怀,流露出人生的无常与不易。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帽鞋,出门一步为行客:描绘了旅人的出发,生动地表现了人们行旅的状态。
- 几时寒食:引发对节日的思考,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岸岸梨花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马首山多,雨外青无色: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突显旅途的艰难。
- 谁禁得。残鹃孤驿:表达对孤独行旅的无奈与感慨。
- 扑地春云黑:最后以春天的阴云作结,增添了整首词的沉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使得画面生动。
- 对仗:如“岸岸梨花白”与“扑地春云黑”,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通过“残鹃孤驿”使得自然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旅途中孤独与思乡的情感,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塑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帽鞋:象征出行的决心和勇气。
- 梨花:象征春天的美与生机。
- 马首山:代表旅途中的艰辛与无奈。
- 残鹃:暗示孤独和对过往的怀念。
- 春云:表达春天的阴郁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点绛唇》的作者是谁? A) 李清照
B) 苏轼
C) 仇远
D) 辛弃疾 -
“几时寒食”中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寒食节 -
诗中提到的“残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云
D) 一种山
答案:
- C) 仇远
- D) 寒食节
- B) 一种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词人在表达孤独与思乡时的不同风格与技巧。李清照的词更为细腻柔美,而仇远的词则显得苍凉深沉,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词学研究》